青桐木虱以若虫、成虫在梧桐叶背或幼嫩枝干上吸食树液,破坏疏导组织,尤以幼树受害严*,严重时导致整株叶片发黄,顶梢枯萎。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会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起风时,白色蜡丝随风飘扬,形如飞雾,絮状物飘落的到处都是,人手及身上不小心碰到絮状物,不仅黏糊糊的有一股臭味,而且很难清洗,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毫米至5毫米,翅展12毫米至13毫米,体黄绿色,头端部下陷明显,复眼半球形突出,单眼3个呈倒“品”字形排列。触角黄色10节,*后两节黑色,末端有两根鬃毛。前胸背板呈弓形,前、后缘黑褐色。中胸背板有两条纵褐线,前盾板具带状沟,盾板上具6条纵纹。足淡黄色,爪黑色,后足基节上有一对锥形突起。翅透明,翅脉浅褐色。腹部背板浅黄色,各节前端有褐色横带。雄成虫体长4毫米至4.5毫米,腹部背板可见7节,腹板可见6节。雌虫腹部、腹部背板各比雄虫多一节。
卵长卵圆形,一端稍尖,长0.7毫米,初产时浅黄或黄褐色,近孵时红黄色,并可见红色眼点。
若虫共五龄,第1、2龄若虫身体扁平,略呈长方形,黄色或绿色。末龄若虫身体近圆筒形,茶黄色常带绿色,腹部有发达的蜡腺,故身体上覆盖有白色的絮状物。触角10节,翅芽发达,可见脉纹,在翅芽之间有一对黑色斑点。
发生规律该虫在北方1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危害,若虫期30多天。*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下旬为盛期;第二代成虫于8月上、中旬羽化。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能产卵。*代成虫多产卵于叶背,经两周左右孵化;第二代卵大都产在主枝阴面、侧枝分叉处或主侧枝表皮粗糙处。发育很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若虫和成虫均有群居性,常常十多头至数十头群居在叶背等处。若虫潜居生活于白色蜡质物中,行走迅速;成虫飞翔力差,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若虫发生期用高压喷雾喷洒清水,冲下白色絮状物和虫体,可消灭许多若虫和成虫。结合冬剪,除去多余侧枝、病虫枝。
化学防治*代若虫约在4月底5月初出现,比较整齐一致,利于集中消灭,是一年中药剂防治的关键期。喷洒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吡虫啉溶液,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喷施,效果很好。或用3%啶虫脒乳油1500至2000倍液,啶虫脒具有触杀、胃毒和较强的渗透作用,杀虫速效,用量少、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期长达20天左右,对天敌杀伤力小,对环境相容性好等。还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至2500倍液,加洗衣粉300至500倍液提高药效,10天后再喷1次,防治成若虫效果均好。
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和利用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