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为害植物根系,使寄住植物叶子萎黄甚至整株枯死,成虫咬食叶片和幼芽。
成虫:体长19-21毫米,宽9-10毫米。体背铜绿色,有光泽。前胸背板两侧为黄绿色,鞘翅铜绿色,有3条隆起的纵纹。
卵:长约40毫米。椭圆形,初时乳白色,后为淡黄色。
幼虫:长约40毫米,头黄褐色,体乳白色,身体弯曲呈"C"形。 防治时应掌握成虫盛期,可震落捕杀,亦可用50%的敌敌畏乳剂800倍液毒杀。 也可利用趋光性诱杀成虫 铜绿金龟子成虫趋光性很强,可用黑光灯诱杀,晚间8-10时开灯即可。
蝼蛄和地老虎:
可用敌敌畏溶液在床面上用竹签插洞灌浇。
日灼病:
由于杜英树皮较薄,极易受日灼致病。日灼部位树皮受伤,木质部程度不同开裂、腐朽,刮大风时不少树木在此部位折断。
预防杜英日灼病的措施主要有3点,
一是保持适当定干高度,在夏季上午11点到下午3点,树冠能够荫蔽自身主干,防止主干在盛夏季节受到强烈阳光直射;
二是作为园景树栽植密度适当,树冠间能相互侧方荫蔽主干;
三是在树冠无法荫蔽主干时,用草绳包扎主干到*分枝点,保护主干不受强光直射。
红蜡蚧:
红蜡蚧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杜英枝、叶汁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削弱树势,重者致使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
1.注意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可抑制虫害盛发。
2.结合修枝,剪除虫枝并集中烧毁。
3.在6月中下旬初孵若虫期用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可用10%吡虫啉粉剂1000~1500倍液;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速扑杀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必须交替进行,且每隔7—10天喷*,虫口基数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高大林木采用打孔注药,30%乙酰甲胺磷3倍液,药液以不下滴为宜。
尺蠖:
尺蠖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
防治方法:
1.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挖蛹。
2.在树干绑15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带,然后集中捕杀。
3.在卵基本孵化结束时,喷洒有机磷杀虫剂或菊酯类杀虫剂。
4.⑴灯光诱杀雄成虫,雄成虫夜间飞翔与雌成虫交尾,利用其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雄蛾。
⑵阻隔毒杀法:无翅雌成虫需爬上树交尾。在树干离地面1米处,绑扎光滑塑料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胶带纸环绕树干一周,阻止雌成虫上树,同时在阻隔带表面、下部涂毒环,可用废机油40份和2.5%溴氰菊酯浮油1份搅匀涂抹。对于集中在树下的雌成虫,可每天早晨集中喷洒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毒杀.
叶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引起叶斑和叶枯.
防治方法,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枯唑(叶枯灵)粉剂1000倍液,或10%杀枯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为增强药液在叶片上的附着力,药液中可加入0.1%的洗衣粉。
猝倒病:
苗木猝倒病是由土壤中的立枯线核菌引起。病菌多从表层土壤侵入幼苗的根茎基部,植株受害后病部下陷缢缩,呈黑褐色,染病幼苗常自土面倒伏,造成猝倒现象(即所谓的猝倒病);如苗木组织已木质化,病苗常不倒伏而表现为立枯症状。在土层潮湿时,病害部常产生粉红色霉层。
防治方法:
1、幼苗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敌克松1000倍液浇灌,可起到灭菌保苗的作用。
2、及时拨除和处理病株,减少感染源。
3、*是在播种或种植前,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亳升,加水16-24斤浇灌于土壤中,或用硫酸亚铁,每亩15公斤,拌细沙撒于土壤中。
茶袋蛾:
常将树叶食光,使枝条枯死、林木生长衰弱,影响景观,降低生态效果。 4月中、下旬越冬幼虫虫龄尚低,对药剂较敏感,是喷药防治的*时期。
防治技术:
①营林措施:人工摘除护囊,对于虫口数量多的林木,应及时修剪,剪除枯枝、带虫枝叶,集中烧毁,可有效降低虫口的密度。
②药剂喷雾: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Bt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3.2%虫杀净乳油1000倍液喷雾。
③天敌保护:寄生蝇和白僵菌是茶袋蛾幼虫上的二种寄生性天敌,应注意保护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