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危害】除为害茶树外,还能为害油茶、柑橘、咖啡等植物。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2毫米,翅展23~30毫米,体翅淡黄褐色,色斑多变。前翅略呈长方形,桨状,淡棕色,翅尖深褐色,翅面多深色细横纹。雄蛾前翅色斑较深,前缘中部有一个半椭圆形黑斑,肩角前缘有一明显向上翻折的半椭圆形深褐色加厚部分。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卵块椭圆形,扁平,表面覆透明胶质物。幼虫大多6龄。l~6龄的平均体长分别为3.0毫米、5.0毫米、7.O毫米、11.0毫米、16.0毫米、28.0毫米。6龄幼虫头褐色,体黄绿至淡灰绿色,前胸背板近半月形,褐色,后缘色较深,两侧下方各有2个褐色小点,体表长有白色短毛。蛹黄褐至暗褐色,腹部第二至第八节背面前、后缘均有一列短刺。臀刺黑色,末端有8枚小钩刺。
【发生规律】茶卷叶蛾以幼虫在卷叶虫苞内越冬。成虫日间潜伏在茶丛内,趋光性较强。卵块产,产于茶树成、老叶正面,幼虫低龄时趋嫩性强,在芽梢上卷缀嫩叶藏身,咀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被害叶呈现透明枯斑。虫龄长大后,食量增加,卷叶苞多时达10叶,此时成老叶同样蚕食。幼虫活泼,受惊后即弹跳坠地。幼虫老熟后在虫苞内化蛹。各虫态历期,在27.9℃条件下,卵期6~7天,幼虫期17-30天,蛹期5~7天,成虫期3~8天。幼虫分龄历期为:1龄3~4天,2龄2~4天,3龄2~5天,4龄2~4天,5龄2~5天,6龄4~9天。其余习性、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与茶小卷叶蛾基本相似。
【防治措施】预测预报:发生期预测可采用历期预测法。
(1)诱杀灭蛾:发蛾期田间点灯,诱杀成虫,也可以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蛾。
(2)保护天敌:茶园应尽量减少喷药次数和降低农药用量,以减少对自然天敌的伤害,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茶卷叶蛾的控制作用。
(3)农药防治:防治指标每亩幼虫量10000~15000头。防治适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施药方式,可采用低容量蓬面扫喷,发生不严重、虫口密度较低的,提倡挑治,即只喷发虫中心。农药可选用80%敌敌畏(每亩用药50~100毫升)、50%辛硫磷(每亩用药50毫升)、80%敌百虫晶体(每亩用药100克)、2.5%溴氰菊酯(即敌杀死,每亩用药20~25毫升)、2.5%三氟氯氰菊酯(即功夫,每亩用药20~2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