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斑蛾以卵越冬。其越冬卵多是会集中附着在寄主植株的1至2年生枝条,新鲜的枝梢以及叶柄等处。大叶黄杨斑蛾的卵多呈块、条状排列。通常待到翌年的3月中下旬时,其越冬卵就会孵化了。3月下旬会是大叶黄杨斑蛾卵的孵化盛期,但有少部分的卵会在4月上旬间孵化出。一般情况下,同一卵块在2天至3天即孵化完毕了。初孵化的幼虫会群集在枝梢进行危害,和取食新叶。故大叶黄杨斑蛾幼虫的危害期是在4月的中下旬。大叶黄杨斑蛾幼虫期一般在30天至35天。到5月中下旬时,老熟的幼虫就会开始吐丝下地结茧化蛹进行越夏。大叶黄杨斑蛾蛹多会集中在地表2厘米至3厘米左右的根际周围的土缝中或者是枯杂草丛中。蛹期通常可长达半年。在10月下旬,成虫会羽化,而11月的上中旬则会达到羽化高峰。大叶黄杨斑蛾成虫羽化后,会交配,产卵。
在一般情况下,大叶黄杨斑蛾的幼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了。初孵的幼虫会仅食幼芽、幼叶的叶肉,而仅残留下叶表皮和叶脉,以后还会逐渐取食嫩叶。大叶黄杨斑蛾1至3龄幼虫是群集危害,故常可见到1个卵块的幼虫聚集在相邻的约2个至3个的嫩梢上面进行取食,通常其先会从梢头开始,而后会向下进行取食。在3龄以后,大叶黄杨斑蛾的食量就会大大的增加,且开始分散危害了。所以此时常常可以看到受啃食的寄主植株的芽、叶被吃成网状,而叶片则会呈现孔洞和缺刻。而此时如大叶黄杨斑蛾虫口密度较大,且处在暴食期时,寄主植株的叶片和嫩枝是会被全部的吃光,且仅会留剩下叶柄,进而造成寄主植物的秃枝光杆。而如在此时,受害的寄主植株再遇上高温干旱的气候时,就常常造成了整株植株的死亡。另外,在食料不足的情况下,大叶黄杨斑蛾还能转株进行危害,故常常会造成园林景观的缺失,因此要积极的对其开展防治的工作。
防治方法:
1、调运苗木有关单位(个人)要主动申请检疫,在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再调运苗木。严禁将带有病、虫、草害的苗木调进和调出,以防止大叶黄杨斑蛾等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2、积极的做好该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和保护好,利用好大叶黄杨斑蛾的天敌。利用初孵大叶黄杨斑蛾幼虫有群集为害的习性,可结合修枝整形,通过修剪有虫的枝、梢、叶的方法,来大大的压低虫口密度。
3、针对苗木加强日常的养护管理工作。可利用大叶黄杨斑蛾的越冬卵多是附着在当年新鲜枝条的特点,在12月至2月,结合冬春季清园的工作,人工剪除掉枯枝及附着有越冬卵的枝条,用来消灭越虫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修剪下来的枝、梢、叶要集中进行销毁,以减轻其害。
4、大叶黄杨斑蛾的初孵幼虫喜群集,且幼虫在受到震动,惊吓时,会吐丝下垂。因此,可人为来摇动枝梢,并捕杀掉这些群集的幼虫。
5、大叶黄杨斑蛾的成虫具有趋光性的习性。因此在大叶黄杨斑蛾成虫的发生期里,在寄主植物较为集中的区域里,可以通过设置频振式杀虫光灯等来进行诱杀。
6、生物防治:在大叶黄杨斑蛾幼虫三龄前,可通过喷施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000至2500倍液,或20%虫酰肼悬浮剂1500倍至2000倍等药剂来进行防治该虫。一般在施药以后,中毒的害虫会在树的上面慢慢的死亡腐烂,因而有效的保护了环境。
7、化学防治:施药防治大叶黄杨斑蛾,最佳期是在其幼虫期,所以在此时要积极的开展防治工作。可通过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000至2500倍液,或3%高渗苯氧威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至25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 或5.7%甲维盐5000至6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200倍液,或90%敌敌畏1000倍液等药剂来进行防治。喷药时,需要注意的是,应在晴好的天气来进行用药和防治。此外,用药要彻底,且药剂应均匀的喷洒虫害的发生中心以及周围的枝梢上,同时注意不要漏喷了寄主植株下部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