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苹果炭疽病的症状表现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随病斑的扩大,表面略凹陷,果肉变褐腐烂,具苦味。病果纵向刨开后,果肉腐烂部分呈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
后期病斑中心长出稍隆起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小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色,并很快突破表皮,当湿度大时,分泌出粉红色的黏液,即分生孢子团。
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少数病斑能够由1个病斑扩大至整个果实的1/3~1/2。有些病果腐烂、脱落,有些则失水、干缩为黑色浆果悬挂于枝条上。
在温暖条件下,该病也可为害衰弱或1~2年生的枝条。枝条感病后,最初在表皮上形成深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后逐渐扩大、龟裂,致使木质部外露,病斑上也产生黑色小粒点。
二、苹果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苹果炭疽病具有潜伏浸染的特性,无论何时侵入果实,大多都在近成熟期发病,有些则在采收后的贮藏期陆续发病,但在贮藏期一般不传染。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病枝、果苔、僵果及病虫为害的创伤枝条等处越冬,也能在梨、葡萄、枣、核桃等寄主上越冬。翌春,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经皮孔、伤口或直接侵入幼果,并在果实着色时开始发病,在病果上形成分生孢子后进行多次再浸染。
该病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即果园内有中心病株、树上有中心病果。果园内的中心病株先发病,并由此向周围树上蔓延;在病树上,由中心病果向下呈伞状扩展,树冠内膛较外部病果多,中部较上部多。
该病病菌自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可浸染,浸染盛期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8月下旬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皮孔木栓化程度的提高,浸染减少。
病菌的潜育期一般为3~13天,最长可达114天。幼果感染后的潜育期长,果实成熟后感染的潜育期短。一般6月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采收前15~20天为发病高峰期。
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温度28℃、相对湿度80%以上时,进入发病高峰期;另外果园植株茂密、偏施氮肥发病多;果园土壤黏重、地势低洼、湿度大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早熟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