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症状
树干受灾后树干会表现出流胶干枯的症状,被害的叶片以及果实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硬质突起,有时候密集成片,呈沙皮状。成熟果实被害,果蒂附近先呈水渍状变软,后变深褐色并向脐部蔓延扩大。最后全果腐烂,患部果皮较坚韧。
二、发病规律
本病病原菌为一种子囊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病部小褐点)在枝干病部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本病发生与气温、降水和空气湿度均有密切关系,月平均气温在18―25℃时最有利于病菌的活动,因此,5―6月及9―10月为发病盛期。如遇降雨则流胶发生更重。本病病原菌为弱寄生菌,一般受冻、受涝、肥料不足和树势衰弱的橘树容易发病。
三、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果树的抗病力,要注意防冻、旱涝、日灼,避免造成各种伤门,避免或减少病菌侵染。剪除病枝,挖除病枝树然后集中烧毁,仔细刮除枝干病皮,病部伤口涂50%多百菌灵可湿性粉剂l00倍液,结合疮痂病、炭疽病防治,在喷洒波尔多液时,注意对枝干、幼叶、幼果的喷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