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为落叶灌木,多分枝;高达1~3 m,有的可达5 m;一、二年生枝通常密生针状刺,老枝刺少;叶为掌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枚;花两性,伞形花序,具多数花,排列成球形;果为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紫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耐阴,喜湿润和较肥沃土壤,散生或丛生于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内,萌发力强,构成林内常见灌木之一,在采伐迹地或林缘也常见生长。
1 苗木培育 1.1播种育苗 刺五加浆果出籽率3.8%~9.6%,浆果出籽率的高低与年度气候、种子虫害关系很大,千粒重10.4~11.4 g。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出苗率很低,野生主要以根孽延续种群,几乎难以找到实生苗,故有“老虎镣十年难见苗”之说。
1.1.1种子调制 9月上旬刺五加浆果由绿色变为黑色,此时即可采集。然后用手揉搓或用木棒轻轻捣碎,使浆果与种子分离,再用水选的方法将沉在水底的种粒捞出晾干,最后采用风选的方法选出饱满种粒,称重。
1.1.2种子处理 采用混沙变温层积处理。按1∶3种沙比混拌均匀,用300倍液多菌灵或百菌清杀菌剂灭菌,种沙湿度55%左右,在20℃温度下处理100天左右,经常翻动浇水,观察其种胚形成情况,然后置于3℃~5℃低温处理。
1.1.3播种作床 选择肥沃的中性沙壤土。具有排、灌条件的地块为育苗地,深翻耙平,作床,床高10 cm,床宽100 cm,长20 cm,(作床前亩施入1.5㎏5%甲拌磷颗粒或播后用50%辛硫磷乳油0.5㎏加水5~10㎏喷洒苗床灭虫),条播,覆土1.0 cm,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最后,覆盖草廉或稻草,经常浇水,保持床面湿润。幼苗出土时及时解除覆盖物,严格控制杂草,防止干旱。一年生播种苗高生长可达15 cm左右。侧根可发出2~3条,平均长度12~14 cm,须根发达。春季随起苗随栽植成活率高。
1.2分根育苗 刺五加根系发达,成龄植株根系粗度可达3 cm以上,长4 m以上。在其根茎处的根节间及根先端常具有潜伏芽,在条件适宜时即可萌生新的植株。春季可挖取其根段,剪取具有潜伏芽的部位,长度12 cm,根径粗11 mm以上,每50段捆成一捆,用ABT一号生根粉50ppm浸泡一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在做好的苗床上以行距20 cm横行开沟3~4 cm,将根段平摆在沟内压实,覆土3 cm,苗床表面覆枯枝落叶或杂草,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出苗率可达70%以上。
1.3埋枝育苗 1.3.1枝条割取的时间和要求 枝条割取的时间要在秋季落叶后的休眠时期,这时芽小而紧实,不易碰落。刀要锋利,不要将枝条纵向撕裂,保持枝条完好。割下的枝条头尾一致,打捆,放置阴凉处假植,防止曝晒风干。
1.3.2埋枝地点的选择 埋枝地点选择适宜与否对影响成苗的关系密切。幼苗出土时忌烈日照射,所以,地点一定要选择在疏林下的北坡、东坡或西坡,这些地方只有早晚有斜照的日光。南坡虽有林冠的被覆,若南坡下缘为开阔洼地,春季气温回升急骤,土壤易风干。土壤要求湿润又要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酸碱度要求在PH5.5~6.5之间。
1.3.3开沟 埋枝地点确定后,顺等高线开沟,沟宽80~100 cm,间隔即沟埂宽100~150 cm,沟深30~35 cm,沟底要平。开沟前割去灌木及下垂的枝条,并将枯枝落叶耙集在左沟埂的一侧,开沟时将表土起在右沟埂的一侧,表土下方的土起在左沟埂枯枝落叶旁。将挖起的杂草,乔灌木根堆集在右沟埂的表土边,任其以后腐烂,沟中遇有粗大的树根,大树或岩石随即越过。开宽沟再将枯枝落叶的三分之二回真沟底,再覆土起出的表土15~20 cm,踩平,准备摆枝覆土。秋埋枝应春开沟,春埋枝应翻开沟,这样可以消除杂草,土壤得到风化。
1.3.4摆枝和覆土 枝条顺沟摆放,首尾相接,枝条间距10~12 cm可摆放多列,枝条摆放在一个平面上,如有翘起的枝条可用小树杈钉压,注意不要碰掉冬芽。枝条基部如无冬芽的老茎可串到下一枝带冬芽的部位。
枝条上的覆土用表土,表土中掺入过磷酸钙,每平方米用量50 g,氯化钾15 g,拌匀,覆土厚度5~7 cm。其上再覆盖枯枝落叶2~3 cm。土壤容重小,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便疏松,出苗率高。 1.3.5埋枝时期 秋埋枝在土壤封冻前30~40 d进行,春埋枝在土壤封冻前30~40 d进行,春埋枝在土壤解冻25~30 cm时进行。春季解冻后回暖快,刺五加芽易萌动,芽萌动后易折断脱落或易爱损伤,影响出苗率。
1.3.6管理 林下杂草大都是多年生的,生长较快,应注意及时除草,以防盖住刺五加幼苗,沟埂上的杂草也应一同除去。沟埂较沟高,又是等高线开沟,应注意排除积水。
2 建园 2.1利用野生刺五加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采取人工促进更新的方法,通过割灌,调整郁闭度在0.3~0.5左右,建天然园,按株行距1.5×0.8~1 m的密度定植,密砍稀补。
2.2可与红松进行隔行或隔株混交,每公顷4444株,管理与红松的幼林抚育管理相同,待4~5年刺五加根茎成熟,并完成对红松幼林的庇护作用,可及时采挖收获。
2.3应选择土壤肥沃、湿润,靠近林缘的微酸性缓坡地建人工园。栽植密度为株行距40×70 cm,栽植方法利用人工苗或野生移栽苗均可,采用垄作,栽后根据土壤墒情可适当浇水。人工建园可采用分根培育方法,具体技术要求与分根育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