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专家鉴定,这种蚜虫是一种中国新记录种,叫雪松长足大蚜。近日,雪松长足大蚜在本市已经进入为害高峰期,表现的主要症状是蚜虫分泌大量蜜露,受害雪松的枝条、地被植物及地面上均有蜜露,污染雪松下层枝叶及其下面的地被植物和地面,要注意监测与防治。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2.9-3.7毫米,体梨形,深铜褐色,腹部具漆黑色小斑点,体表被淡褐色纤毛和白色蜡粉,头顶中央两侧各有一纵沟;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斜置凹陷,呈“八”字形;中胸腹面前缘中央具一个突起,钝齿形;腹管较短。 有翅雌蚜:与无翅孤雌蚜相近,具有2对翅。
有翅雄蚜:体长2.2-3毫米,头胸部黑色,复眼红色,触角灰褐色,基2节及端部黑褐色;腹部灰褐或灰绿色,足黑褐色或灰褐色;喙长,可达腹末。 卵:长1.05-1.25毫米,宽0.47-0.52毫米;初产时黄棕色,后变为漆黑色。 若蚜:体长1.2毫米,触角5节(比成蚜少1节)。
生物学特性 孤雌世代与两性世代交替发生,多聚集在直径2.5-40毫米的雪松枝条上为害;常有大量蜜露滴落在被害树木下层的枝叶、地被植物或地面上;8月下旬开始为害,11月中旬起有翅雄蚜、有翅雌蚜和无翅性蚜(雌)混合发生;性蚜多在枝梢的针叶上产卵,2-8粒排列成行,偶尔将卵产在枝条上。 防治方法 1.刮除小枝上的蚜虫,冬季摘除带卵针叶。
2.为害盛期,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2%烟碱·苦参碱喷雾防治。 3.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