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养殖白蜡虫已有上千年历史,世界上最早,约于19世纪中叶传入欧洲,西方世界始知有“中国蜡”,随后“中国蜡”也成为中欧贸易中的一项中国特产品。现代因石油蜡的兴起,白蜡已少市场,挂虫收蜡已走入历史,难以复存。
19世纪是生物学大跃进的时代,有关昆虫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在欧洲成为一时显学,而昆虫学家对昆虫标本收集的触角更是遍及全世界,当然也扩及到中国。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至1910年的70年间外国有组织来华进行生物考察的团体不下数十次,长居中国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传教士也有很多人从事昆虫的研究。此时中国现代“昆虫学”尚处于萌芽阶段,其成就自难与西方现代生物学相抗衡。中国现知昆虫约25000种,其中95%以上是由外国人命名的,中国人自己命名的尚不足5%,但这个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现在白蜡虫的学名Ericerus pela (Chavannes) 就是沿自法国汉学家沙畹于1848年用“白蜡”的湖南音最早命名的。
欧洲人最先知道中国有白蜡虫的是耶稣会会士金尼阁(NicolasTrigault)。根据《中国农书》的记载,他在1651年述及中国东南各省取“白蜡”的事情。18世纪中叶中国饲养白蜡虫的消息传到了欧洲。1853年罗刻哈特(W.Lockhat)从上海将白蜡的样品连同白蜡虫送到英国以供研究。利希陀芬(FerdinandvonRichthafen)绘有中国最早的现代地质图,于1872年在四川学到取白蜡的方法,载在他的旅行的书信中。欧洲在16、17世纪时期制蜡烛也是一种重要手工业,而制烛原料主要来自蜂蜡(即黄蜡),同时也使用白蜡(whitewax)一词,并认为“白蜡”是由“黄蜡”漂白而成,这与中国早期对“白蜡”因瞭解不深而误解相同,后来才正确认识白蜡(虫白蜡)是不同于黄蜡(蜂蜡)的另一种昆虫蜡。
初期东西方的白蜡贸易可能经日本转口,因为当时的欧洲人认为日本也是白蜡生产国,而且是由一种树木所产,是一种“植物蜡”。后来经过在华耶稣会士的介绍和欧洲昆虫学者的研究,始弄清楚白蜡由昆虫所产,因来自中国,特称为“中国蜡”,拉丁文则为Cerachinesnsis,是一个专名。
法国汉学家沙畹1848年为白蜡虫所定的种名Coccuspe-la已不用,所用的正式学名为Ericeruspela(Chavannes)。Chavannes就是沙畹,沙畹当时所用的“白蜡”湖南发音“Pe-la”则继续沿用至今,并成国际昆虫专用学名。同时由白蜡所产的蜡也特定名为“中国蜡”(Cerachinensis,cera拉丁文“蜡”,chinensis拉丁文“中国”;英文则直称Chinesewax)。至此不仅“白蜡虫”跃引国际舞台,“中国蜡”也随之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著名的名销商品,此一趋势迄今不衰,而且还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