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多发生在杉木树冠下部、中部的针叶上。自枝条基部针叶向项梢方向蔓延。为害老叶多,新叶少。春夏季感病针叶出现黄斑,并逐渐加深,扩展全叶,秋季则呈枯黄色。在枯黄的病叶上可见圆形黑色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翌年3月上、中旬,病叶上有或无黑色细横线、长椭圆形漆黑色具光泽的小颗粒,中央有条纵裂缝,为病菌的子囊盘。病叶一般长时间不脱落。
病原
Lophodermium uncinatun Darker.称云杉散斑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盘在黑色的子座中,子座单生,顶部与寄主表皮结合成1个盾形盖,子囊盘成熟后,盾形盖破裂而露出子实层。子囊棒形,具短柄。侧丝线状,顶端稍粗而弯曲,略长于子囊。子囊孢子无色,线形。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Leptostroma sp.。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内生无色单胞圆柱形的分生孢子。
发生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末夏初子囊孢子陆续成熟,从子囊盘中释放,借风雨传播,侵染针叶为害。中年林或郁闭度较大的林分受害较多。林地水肥条件差,造林后未及时抚育管理或林分过密,下部枝叶通风透光不良,杉木生长衰弱,容易感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树种。
(2)造林前要提高整地质量,造林后头几年加强抚育管理。促使幼林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
(3)严格控制造林密度,初植密度较大的林分,当林木郁闭时要及时间伐,并清除林内有病枯枝叶,以推迟杉木生长袁老和减少病菌蔓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