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对策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方法,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自控能力,有效控制栗山天牛的发生危害。
1、加强监测,定期普查,及时掌握害虫发生情况(地点、范围、危害程度、发生期、发生量、传播蔓延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及时清理虫害木,对危害严重的林分进行更新改造,适时采伐成过熟林。
3、采取灯光引诱、人工捕捉成虫,插毒签等方法杀灭幼虫。
4、对带虫原木进行严格的除害处理,未经检疫合格严禁调运。
防治措施
(一)营林措施
1、间伐。及时采伐更新成过熟林,提早利用。对生长过密且有虫株率小于10%的林分,进行间伐,伐除强度应控制在15~20%。
2、卫生伐。对有虫株率10~20%的林分,伐除虫害木,清除虫源,避免扩散蔓延。
3、皆伐。对有虫株率20%以上的林分,皆伐其寄主柞树。采伐作业应遵守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相关要求,每次皆伐面积不超过2hm2。
4、林分恢复。采伐后应及时补植针叶树种或非寄主阔叶树种,逐步形成混交林。对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采伐迹地(林龄一般在30~50年),可采取伐根萌芽更新等方法进行林分恢复。
(二)物理防治
1、人工捕捉。利用栗山天牛成虫出现整齐、多在树干上集中活动的特点,在成虫羽化期,组织人工捕捉。捕捉最佳时间一般为上午10点之前,下午4点以后,此时栗山天牛多分布在树干2m以下活动。
2、灯诱成虫。栗山天牛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荧光灯、白炽灯等诱集,其中紫外荧光灯诱集效果最好。按不同灯源的诱捕半径(15W紫外荧光灯的诱捕半径约为75米)在栗山天牛发生林分中,设灯点进行巡回诱捕。诱虫灯应设置在受害较重林分中的开阔地,高度一般在离地面1.5m左右。可于灯下铺设塑料布(设白色幕布可增强诱虫效果),并设专人在附近守候,在诱集的同时配合捕杀。
(三)生物防治
1、管氏肿腿蜂。在栗山天牛1-2龄幼虫期和蛹期放蜂具有一定防治效果。放蜂时间应选择气温20℃以上,最佳温度为25℃~28℃、晴朗无风的天气,上午9点至11点或下午3点至6点。放蜂时尽可能选择在虫害木上挂蜂管,一般每管肿腿蜂40~50头。指形管套在细树枝上或卡在树叉上,在有蚂蚁危害的林地放蜂时,蜂管应远离地面,不应放在树基部。轻度发生的林分平均每5株挂1管,中度发生的每3株挂1管,重度发生的每株挂1管。
2、栗山天牛花绒寄甲。于天牛幼虫期(2龄以后)和蛹期,在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将交尾后、产卵前的花绒寄甲成虫放在虫害木下,每亩15堆,每堆20头,对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鸟类等天敌。应积极保护和利用啄木鸟、雉鸡、花鼠(俗称五道眉)和松鼠,以捕食栗山天牛幼虫和成虫。
(四)化学防治
成虫期可在树干喷洒绿色威雷防治。幼虫期可采取插毒签等方法熏杀;在2~3龄时可进行树干打孔注药,沿主干各方位打均匀下斜孔,孔深2cm,注射药剂可选择氧化乐果、康复多原液(吡虫呤)等。
(五)虫害木除害处理
伐除的虫害木必须进行除害处理。对干材可采取熏蒸法处理,用1.2mm厚的农用薄膜罩在虫害木的楞垛上,楞垛四周挖30cm深沟槽,用土将薄膜四周压实,然后投入磷化铝熏蒸处理。气温在20~25℃时,用药量为10~15g/m3,密闭熏蒸5天。
在害虫非羽化期,枝桠材可就地烧炭、削片、造纸或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