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果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是土著印弟安人传统的根茎食品,当地人称它为“YACON音译“亚贡”(神果之意)。 之所以称其为“神果”,一是雪莲果生性娇贵,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能施化肥、农药和生长激素。
二是其特殊的药用保健功能,含大量水溶性植物纤维和丰富的果寡糖,及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钙铁等丰富矿物质。雪莲果中果寡糖含量是已知的所有植物中最高的,其含量为干物质的60%-70%。雪莲果具有六大保健功能:
1.改善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群,可防止便秘,排毒通便。
2.所含的水溶性植物纤维,基本上不产生热量,是降低血脂、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的良品。
3.不会使血糖升高,尤其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并能增加B类维生素的合成量,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4.减少肝脏毒素,特别是氨基毒素,能在肠中生成抗癌的有机酸,有显著的防癌功能。
5.促进微量元素钙铁吸收,防止骨质疏松。
6.天然甜味品,不会产生龋齿,可作为咽喉糖、口香糖、牙膏的甜味剂。
二、引种试验情况
基于雪莲果特殊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药用保健作用,昆明市2003年从台湾引种进行试验,经济试验结果如下:
1.生态适应性强。雪莲果先后在台湾地区及海南、福建、湖南、贵州等省试种,效果都不理想。宜良县于2005年试种成功。雪莲果是热带山地植物,喜强光暖性,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是18—25℃。昆明地区1500~2100m海拔地区都为最适宜区,低纬度高海拔强光照,日夜温差大,完全符合雪莲果的生态习性。据了解,滇中地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最适宜区。
2.水土保持效果好。全生育期(从发芽到成熟)250天左右,如果在水源保护区种植,整个雨季雪莲果高大的植株达2-3m高,可对地表形成全覆盖,郁闭度可达90%以上,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3.有机栽培的最佳作物。雪莲果忌施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特殊生态适应性,是水源保护区不可多得的有机栽培的最佳经济作物,可有效地减轻保护区面源污染。
4.经济效益果显著。雪莲果具有特殊的药用保健功效,作为绿色功能性果品面市,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显著。按最保守的估算,每亩产2吨,每千克销价1.50元计,每亩产值3000元,扣除苗,有机肥、劳动力成本500元,每亩纯收入2500元,是水源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一棵摇钱树。
三、种植要求
1.土壤条件:为保证雪莲果良好的商品性,应选择海拔l 500~2 100m,土壤肥沃疏松、土层厚(50cm以上)的沙壤土,要求是有水浇条件,又不会糟水的台地、梯田、缓坡地。
2、排苗移栽:三月上旬待根芽萌发后,将根芽切割开,每块1-2个芽,用草木灰裹伤口后装袋育苗,浇透水后覆膜,待长根出苗揭膜。苗期不能多浇水,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四月下旬、五月初,袋苗长到12~14cm高即可移栽,移栽时浇足定根水。
3.定植:每亩650~800株,按行距0.8~0.9m、株距1~1.1m,行与行之间对空种植。可先翻犁后起垄按规格定植,也可挖种植坑定植,种植坑规格50cm×50cm,深40cm。起墒或挖坑时作土壤处理,坑底洒熟石灰(驱虫),土壤用生物农药杀虫,复土30cm后施腐熟农肥3~5千克/塘,专用有机肥0.5千克/塘,与上层土壤拌匀后,将袋苗定植于肥土中。
4.中期管理:移栽后不能干水,确保成活率。待进入雨季后,要挖好排水沟,不要淹水、涝水。做好中耕除草,边除草边培土起垄。全生育期不能施化肥及喷洒农药,弱苗可浇清粪水、沼肥,一般不用追肥。七八月份进入旺长期,枝条疯长分枝过多的,要结合培土作修枝打枝,将过粗的枝条打枝,早期深打,后期只打顶,控制地上部分旺长,保证结果枝10~12枝左右。
5.后期管理:九月份进入花期,每个枝条开黄色葵花五朵,花败后即进入成熟期,待全部枝条花败后,即可陆续收获。
6、收获:雪莲果主要食用块茎,块茎有后熟过程,待果肉转成橙黄色,糖分含量才高。由于雪莲果汁多、脆嫩,过早开挖收获块根易炸裂,影响商品性,最好到十二月下旬,土壤稍干,块根自然失水后,再陆续开挖,可减少裂果率。收获时先把枝条砍割留下20—30cm的基桩,挖时在整塘四周挖,尽量不要伤及块根,挖开后连同基桩抬起再剥离块根,保持其完整的商品性。 挖出的雪莲果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待5~7天果寡糖后熟转换安全后,食用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