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半球形,乳白色,卵壳上有网状花纹。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大,有淡绿色、绿色、淡红色、黑紫色等,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甚至通过前胸气门,体表布满褐色和灰色小刺,小刺长而尖,底座较大。体壁显得较粗厚。蛹体长17-21毫米,纺锤形,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密布半圆形刻点,腹末端有臀刺两根。
生活史及习性:云南大部分地方一年发生4-5代,南部及西南部边远地区和低热河谷地区,一年可发生6-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白天多栖息在植株丛间,傍晚最活跃,集中在开花植物上吸食花蜜,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雌蛾产卵在嫩叶、嫩梢、果萼、茎基等处,每雌蛾产卵100-200粒,多达500余粒。初孵幼虫取食嫩叶和小花蕾,被害部分残留表皮,形成小凹点,2-3龄时吐丝下垂分散为害花蕾及花。老熟幼虫入土内3-9厘米处筑土室化蛹。
防治方法:①诱杀成虫。采用杨树枝把诱蛾或黑光灯诱蛾。②受害园地换茬,轮作,精耕细作。③人工捕杀幼虫。幼虫刚孵化时集中在嫩头为害,结合管理措施,人工捕杀。④药剂防治:幼虫盛孵期,尚未钻入花蕾时施药。药剂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各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二氯苯醚菊酯各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