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特点:
桑天牛生活世代时间长,在山东省2-3年完成l代。在毛白杨栽培区,其幼虫和成虫在偏嗜树种与桑科植物之间存在轮换寄主的关系。成虫羽化后,白天迁飞到附近的桑科植物(桑树、构树和柘树)上啃食树皮补充营养,夜晚则迁飞到适宜幼虫危害的毛白杨树上产卵。卵单产于枝条木质部内。幼虫孵化后,先沿枝干木质部向上蛀食l厘米左右,即调头沿枝干木质部的一边往下蛀食,逐渐到心材,如植株较矮小,下蛀可达根际。幼虫在蛀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l圆形排粪孔。幼虫取食期间,多在下部排粪孔处。幼虫老熟后沿虫道上移,作蛹室化蛹。
(2)防治方法:
对桑天牛的防治,过去主要采取人工穿刺幼虫,药物堵孔或注射等方法。但由于毛白杨树体高大,进行全面防治有一定局限性。现根据桑天牛的生态特征和危害特征,应采取以营林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在营造毛白杨林时。避免在1000米以内配植桑科植物,这是抑制桑天牛发生的基本措施。
②铲除轮换寄主植物。铲除毛白杨栽植区内及附近的零星桑科植物,可控制害虫的危害。
⑤保护、招引斑啄木鸟。斑啄木鸟是桑天牛的重要天敌,每年冬季的啄虫率高达60%以上,是控制虫口数量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