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危害槐树和龙爪槐,严重时引起幼苗和幼树枯死。其症状是病斑初呈浅黄褐色,椭圆形,多以皮孔或叶芽为中心,逐渐发展呈梭形,长1-2厘米,变成黑褐色,较大病斑中央稍凹陷,软腐,有酒糟味,呈典型湿腐状。病斑可环割主干而使上部枝枯死,后期在病斑死枝上形成许多小黑点。
发病规律:该病于3月初开始发生,3月中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病菌自叶痕、皮孔、伤口、死芽等处侵入,潜育期约30天。当早春土壤严重干旱,造成树皮膨胀度小于85%,时,枝条上的溃疡斑急剧增多,膨胀度60%时最多,再失水则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土、肥、水管理,9月以后注意控水控氮,抑制苗木徒长,增加枝条成熟度。早春及时浇水,保持树皮含水量,增强树势,减少发病诱因。
2、及时防治大青叶蝉,减少枝干伤口。
3、及时剪除病枯枝,并用果腐宁或40倍甲基托布津油膏涂抹(溶油最好用豆油)。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乙磷铝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发现病斑后,可用果康宝300倍液,或25%瑞毒霉300倍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