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叶榕在川东丘陵区生长特性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沱涪两江分水岭,属传统川东丘陵区。境内交通便利,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4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低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高达40℃;年降雨量1207.3mm,多集中在在7~9月;年日照时数为1300h左右,无霜期达327d。
小叶榕属桑科,榕树属,原产于热带地区,为阳性植物,可耐烈日暴晒,也相当耐阴,生长适应性较强,喜疏松的酸性土,较耐水湿,在潮湿空气中可发生大量气生根,提高观赏价值。近年来,安岳县引进了大量小叶榕作为绿化树种,广泛种植于城镇、公园、水库,道路等重要生态地域,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危害也同时形成了以安岳为代表的川东丘区特性。
2 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特征
2.1 虫害特征及发生规律分析
受气候、生态、树势等因素影响,小叶榕树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虫害危害,其中木虱、榕管蓟马、灰白蚕蛾是发生最为频繁、危害最为严重的3种虫害,通常3代虫交替发生并世代重叠。1a中可发生多次危害高峰,5~6月初主要为榕管蓟马和木虱,表现为榕管蓟马造成小叶榕嫩叶卷曲,木虱刺吸树液侵害枝梢;夏末秋初时节,安岳县长时间干旱无雨,枝叶过密小叶榕树极易出现严重的3虫交替危害现象;10月深秋期间,进入老龄成虫的灰白蚕蛾可将大量新、老叶片啃光,木虱排出的蜡粉随风满园、满街飞舞污染环境,受3虫危害,严重时可致大量枝梢枯死,这是1a3次危害高峰期中使小叶榕受害最为严重的季节。这3类虫害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2.1.1 木虱
小叶榕木虱属同翅目害虫,是1种为害较为严重的蚧壳虫。木虱常常为害小叶榕嫩梢和叶片,在其嫩叶或嫩芽处分泌白色蜡丝,在嫩枝顶端形成1个个白色小团,虫体一般严实包裹起来寄居在白色蜡絮中并吸食枝干树液;该白色棉絮状物内含大量卵囊,卵囊发育成幼虫后密布在蜡粉中,成虫产卵期与小叶榕嫩梢抽芽期一致,成虫后即产卵于新芽。当树势较弱时,受木虱危害就越重,严重时可致榕树枝条干枯,叶片脱落,抑制树体生长,而且成虫能分泌大量蜜露,引发严重的小叶榕煤污病,破坏植株观赏价值,如不及时进行防治还可导致小叶榕死亡。安岳地区木虱1a共发生4代,第1代一般在5月上旬产卵,6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7月上旬达到成虫高峰期;第2代7月上旬产卵,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下旬即出现成虫高峰期;第3代8月下旬产卵,10月上旬达到成虫高峰期;越冬代木虱于10月上旬产卵,下旬进入孵化盛期,翌年4月上旬出现成虫,并在5月上旬达到成虫峰期。可见,每年的4~10月为木虱明显的世代重叠繁衍期。
2.1.2 榕管蓟马
榕管蓟马属缨翅目害虫。榕管蓟马成虫、幼虫常刺吸小叶榕树嫩叶、嫩枝枝液造成危害,叶片经榕管蓟马危害后常出现叶面以叶片中脉为轴心向中间卷折成饺子状半叶形,令叶片失去光泽。1a发生5~7代,主要危害期在5、6、9、10月。特别是在城市和公园内由于光照时间长,热量高,其生物特性形成较大变化。1a较野外活动期延长20d左右。
2.1.3 灰白蚕蛾
灰白蚕蛾属鳞翅目害虫,灰白蚕蛾幼虫阶段常取食小叶榕叶片,对树体造成危害,正常年份,灰白蚕蛾1a中的4月底~5月及10月底~11月为出现的2次为害高峰期。灰白蚕蛾初龄幼虫期,啃噬叶片叶肉后,叶片仅留下网状叶脉,幼虫稍长大后将沿叶片叶缘啃噬,致使叶片缺刻,幼虫进入老龄期后食量也随之增大,甚至能在几天内将整株树叶啃光,使得小叶榕正常生长发育遭受严重影响,并破坏园林绿色景观。老龄幼虫会在小叶榕树干上结茧越冬。
2.2 主要病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2.2.1 煤污病
煤污病是由小煤炱属真菌病原导致。小叶榕发生煤污病时,其叶片上先出现许多黑色状的小斑,随后这些小斑连为一片形成黑色霉层,一般不会脱落。引发煤污病的病菌通常寄生木虱等排泄物中,这种病害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病期集中在每年4~5月梅雨季节,是对小叶榕影响严重的一种病害,尤其是遮阴或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病率更高。
2.2.2 炭疽病
小叶榕感染炭疽病时,其叶尖或叶缘处常出现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炭疽病发展后期,病斑中央呈现灰褐色至灰白色,带有轮纹,而且病斑上会出现一些针头大小的黑色小点,病情严重时这些黑色小点形成孔洞。炭疽病发病期主要为每年的4~10月,遇高温高湿天气或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极易发病,通常长势较弱的小叶榕发病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