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甘蓝等新鲜蔬菜,正在通过一辆辆货车被运往东南沿海。秦岭祖脉与粤港澳大湾区也因此紧密相连。
高山蔬菜一日抵大湾区
8月10日,记者走进商南县十里坪镇的陕西供港蔬菜商南好璟佳原种植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分拣、包装土豆,一派繁忙景象。
“根据表面光滑程度与大小,我们将土豆分成四个等级,4两以上才算A品。土豆分好后,再按批次运走,其中一部分被送到香港。”基地工作人员陈明清一边忙着装袋,一边说。
今年4月,陕西供港蔬菜商南好璟佳原种植基地揭牌。自7月9日第一批供港夏季土豆发货后,商南县这个秦岭山区的小县城就和粤港澳大湾区结下了缘分。
“土豆包装好后,用货车运输,经过24小时的旅程,到达珠海。在那里,土豆经过检查后被运往香港。”基地负责人杨黎明介绍。
陕西供港蔬菜商南好璟佳原种植基地是商洛市首家获香港食品委员会揭牌命名的基地。在打造供港“菜篮子”时,商南县颇费心思。
首先,基地选在哪?
十里坪镇,有“三月不化雪”之说。这里海拔800米至1200米,昼夜温差大,土地富含微量元素硒,蔬菜生长期长,适合打造基地,最终被选中。
位置确定后,陕西好璟佳原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县上孵化的龙头企业,立即前往十里坪镇实地考察。
“蔬菜基地建设既要远离污染源,还要防虫害。海关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以及水质都有具体要求。”杨黎明告诉记者,他们找来中检西北生态技术(陕西)有限公司进行水土化验,并于3月通过了海关备案。首期合同签订后,商南县打造了2700亩蔬菜基地,种植土豆、萝卜、甘蓝等蔬菜,供给香港市场。
基地建好了,种子选啥?
陕西好璟佳原实业有限公司找来商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帮忙选种。
“供大湾区的蔬菜品种有讲究。比如萝卜,要求是外观纯白的,我们本地的萝卜品种并不适宜。于是,我们邀请了中国蔬菜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的专家前来实地调研,给我们推荐了几个品种。”商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股长段小平说。
品种选好后,商南县通过“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免费给村民提供肥料、种子,动员群众参与到基地建设中。
4月30日,首批土豆成熟前,香港食品委员会会长吴永恩一行来到商南县实地考察供港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这里的蔬菜基地和错时种植的方式非常好,希望商南县利用独特地理环境优势,增加品种,扩大面积,提高质量,未来提供更多高端蔬菜。”吴永恩说。
群众家门口“掘金”
近年来,陕西省供港蔬菜市场从零开始发展,现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仅助力蔬菜消费升级、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还带动了山区群众致富。
8月5日,在丹凤县夏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夏雨公司),一箱箱双孢菇罐头正在装车,即将被送往香港。
“我们的罐头品质好,出口产品精品率达到85%以上。”夏雨公司项目负责人罗宾说。
夏雨公司是丹凤县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产品一直远销海外,2022年双孢菇出口额7651万元,同比增长118%,双孢菇单品出口份额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双孢菇有个特性:运输时间不能过长。夏天温度高,十几个小时菇就会变灰,影响品质。我们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距离加工车间只有几公里,新鲜食用菌采摘后可以直接煮,然后制成罐头,这就保证了品质。”罗宾说,食用菌种植与加工生产为一体,是他们公司的优势。
目前,在夏雨公司等企业的辐射带动下,丹凤县已建立双孢菇基地20个、双孢菇大棚432个,将1720户6100人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
8月10日,鳌山脚下,太白高山蔬菜主题公园内,一座座设施蔬菜大棚整齐排列。
“眼前的蔬菜基地占地500亩,种植最多、销量最好的是罗马生菜、意大利生菜等高端蔬菜。”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科平说,“我们每周向深圳发两次货,每次约5吨菜。不超过48小时,这些新鲜的蔬菜就能从太白县送到2000公里外的大湾区。”
高山蔬菜给太白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给山区群众开辟了致富通道。
“我在基地务工将近一年时间,早上8点到地里,按标准种植罗马生菜,中午还能回家给家人做饭,一天下来能挣110元。”家住太白县咀头镇拐里村的周莲香说,“蔬菜基地就在家门口,我既能上班也能照顾家里,比以往打零工强多了。”
“绿色、有机、原生态是太白蔬菜最显著的特点。”太白县副县长宋建峰介绍,太白县是陕西海拔最高的县城。独特的高山气候和绝佳的生态优势,让太白县产出的高山蔬菜叶片厚、含水量大、口感脆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也因此获得大湾区客商的垂青。
蔬菜的“智慧之旅”
粤港澳蔬菜市场一向选品严格,秦岭蔬菜如何获得青睐?
“除了好生态,我们太白蔬菜的高品质还离不开智慧农业体系的支撑。”太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拴林介绍,太白县实行高山蔬菜“身份证”管理,建立“合格证+追溯”体系多级平台,确保蔬菜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
8月10日,记者走进太白县绿蕾现代农业园区,只见工人们正麻利地打包罗马生菜、羽衣甘蓝等新鲜蔬菜。车间旁的太白绿蕾智慧农业综合监控中心的显示屏上,棚里蔬菜长势、土壤指标、生长环境等数据实时滚动显示。
“1500亩供粤港澳蔬菜基地实现了数字农业智慧化建设全覆盖。大屏上的数字直观展示蔬菜生长指标,缺啥补啥,我们远程轻轻一点,就能完成补光、滴灌、施肥,‘埋头种菜’已经变成‘看图管地’。”艾科平介绍。
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智慧农业体系是太白县蔬菜增产提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白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建设全国首家“高山蔬菜研究院”,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推广引进蔬菜新品种,开展品种更新换代等工作,探索总结出全膜覆盖、测土配肥、穴盘育苗、绿色防控、水肥一体等十大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并在全省应用推广。
“十多年来,我们团队通过开展驻点科技帮扶,不仅加速了太白蔬菜品种更新换代进程、推广了蔬菜漂浮育苗等技术,还突破了高山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难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站长惠麦侠介绍。目前,太白县建成漂浮育苗点103个,年育苗8类38种1.8亿株,可满足6万亩种植需求。
从“太白高山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享誉全国,蔬菜产业科技含量与日俱增,到荣获全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再到高山蔬菜走出秦岭、走向粤港澳大湾区,仅有5万余人口的太白县实现了绿里“掘金”。
在商南县,一块十多亩的试验田承担了供港蔬菜基地品种更新的任务。
“基地处于刚起步阶段。第一茬土豆收获后,产量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就专门划分了试验田进行品种培育。”杨黎明介绍。
蔬菜品种试验与基地蔬菜种植同步进行,如此才能得出精确的对照结果。“8月初,我们在田里种下了萝卜和甘蓝,一共4个品种。目前菜苗已经长出了六七片叶子。”段小平告诉记者,试验田有专门的农户负责管护,农技中心工作人员也经常下乡查看蔬菜长势、记录生长数据,再和基地里的菜苗对比,分析研判品种的优劣。
“品相和产量是关键。我们既要培育出客户满意的蔬菜,也要培育出产量高、让本地群众获益的品种。”段小平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