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9月16日,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上海金山区农民丰收节新品种展示活动在上海金山高新区红光村举行。
今年4月,中科荃银基地正式在红光村落地。短短5个月的时间,村里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记者看到,200多亩的试验田里,种植着200多个水稻新品种,并被划分为国审品种展示区、联盟新成果展示区、种质资源鉴定展示区、表型组平台展示区。正值水稻黄熟期,金黄色一点点在绿色的稻田间晕染开来,半个月之后,这里将是一片金灿灿的丰收图景。与会人员走入田间地头观摩交流,见证水稻的生长,感受丰收的喜悦。种业是开端,丰收是结果,种业发展与农民丰收在此交融。
“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中科荃银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传统育种方式下,选育一个新品种需要5~8年,而借助基因组学技术,育种年限可缩短至3~5年。得益于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中科荃银目前已有7个水稻新品种完成了成果转化,包括“沪科优泰香”“科优丝苗”“嘉禾优175”等。其中“沪科优泰香”入选2020年农业农村部水稻良种联合攻关品种展示示范;新品种“科优丝苗”的种子目前已累计销售30万吨,2023年,“科优丝苗”位于湖南省长沙县的再生稻头季示范片经专家组实割测产每亩平均干谷产量达825.64公斤。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不断深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产业化应用稻抗草铵膦除草剂基因;高新区红光村村民委员会与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未来高新区将立足水稻种业,共同振兴乡村经济。此外,中科荃银现场发布了导航育种产品服务平台、水稻品种RGPI(Rice Genomic Performance Index)指数以及7个水稻新品种,助力种业成果转化和推广,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上海生态观测站、国家联盟表型组育种创新平台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揭牌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通过合作、互助、交流、共享,实现共赢发展。
近年来,金山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种源农业、设施农业,加快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振兴。高新区始终坚持“产城融合”理念,聚焦品牌农业、数字农业、高科技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良好局面。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高新区将逐步探索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高新区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