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管理员miaomukeji登录:4435个人中心发布供求 | VIP特权 | 网站地图 | 我要充值
当前位置:首页 » 苗木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现代农村的价值追求

苗木价格网  发布时间:2023-10-16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苗木价格网"看到的】

   乡村振兴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村庄,这是乡村振兴的元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其他问题都是白研究。村庄建设不是儿童垒积木,可以推倒重来,建了之后要管几代人,所以,村庄的定位非常重要。那么,靠什么来确定村庄的定位?笔者觉得有三个方面:按功能定位、按价值取向定位、按发展走势定位。现代农村应以“九园之乡”的价值追求和思维逻辑,设计架构,定位功能,引领走势。

  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

  什么样的环境才算宜居?绿树、池塘、荷花;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篱笆;蔬菜、瓜果、鸡鸭,有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应该是比较宜居的。做到这样的宜居并不难。农家小院就是农民宜居的必备条件。给农民一个既宜居又宜业的家园,是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宜居宜业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契合”。二是“三产融合”。应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为农民开拓“离土不离乡”的第三就业空间,为兼业者减少背井离乡的远征打工。只有“四生契合”“三产融合”,农民才能就近就地就业、宜居宜业、安居乐业。

  农品高效生态的田园

  高效、生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高效比较好做,把现代技术、现代设施、现代管理、现代人才、现代金融、现代服务等这些现代元素注入,农业就高效了。而农业的生态化远未成形。从有利于人的健康视角看,生态农业也是高效农业。要实现农业的高效生态目标,应坚持以低端传统产业对接高端现代需求的发展理念。中高端现代需求就是有机、健康、绿色产品。好土壤才能产出好产品。在土、肥、水都有问题的状态下,种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今天应该从源头做起,改良土壤,治理水污染,至少这两个方面解决了,农产品的高质问题,才能有起色。

  市民休闲养生的逸园

  如今有人戏称现在是“忙人进城,闲人下乡;穷人进城,富人下乡;为生存的人进城,为生活的人下乡”,虽为戏言,但却折射出休闲养生已成为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未来到乡村休闲养生的人群主要有四类:富人、老人、闲人以及高智商的人,其中老人为主要群体。我国“未富先老”的状态已经呈现,农村老龄化进程比城镇更快。“诗意地栖居”才会让人产生和美恬静、舒适安逸的幸福感,才是适合人类休闲养生的理想状态。未来乡村建设,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因地因时制宜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让“逸园”中人跟上时代,“逸”得现代。

  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始于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理念追求“人定胜天”,笃信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可以改造自然;而生态文明认为“人是自然中的一员”,应与自然和谐共处。未来乡村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就必须破除“驾驭规律”“人定胜天”的旧理念,树立遵循规律、天人合一的新思维。乡村振兴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最紧要的是做好三件事:改土、治水、净化空气,使动物植物各安其家,快乐生长;让人与自然各美其美,和谐相处,创造一个山水林田河湖草、鸟兽虫鱼微生物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

  游子寄托乡愁的留园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从贩夫走卒到文人雅士,从乡野渔樵到庙堂乌纱,他们的心路历程都表明“吾心归处是故乡”。乡村建设,必须坚守“迭代”而非“换代”的理念。“迭代”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决不可推倒重来,务必尽可能多地保持当地特有的原生态格局、原乡土风貌、原民俗韵味。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宝库,中国的自然村落从改革开放前的400多万个已经减少到目前的200多万个,每个村落都蕴藏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一个传统村落的消失也将意味着一种传统文化基因的消亡。保护传统,留住乡愁,并非排斥现代,尤其民房的改造,应遵循“外面五千年”(保持传统)、“内里五星级”(追求现代)的理念,让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

  农耕文化传承的故园

  五千年农耕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精华、宝贵的资源。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等,我们的祖先早就作出实践,并且总结出成套的经验。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呼声渐高,重视程度渐深,但在具体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其表象,如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工艺品、木雕、戏曲、刺绣等的收集、整理,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中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制度建设的传承。传承农耕文化不可只重表象,丢弃本质;只重形式,失去精髓。

  缓解社会压力的后园

  人类正面临诸多难以预测的移动性背景,当突发性新型灾难降临时,人口密集的城市没有退路,乡村的救助疏解功能显而易见。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有一种声音认为要“终结村庄”,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论调。只要人类还需要吃饭,就必须有农业,有农业就必须有农民有农村,面对一个14亿张口的庞大群体,吃饭永远是头等大事。中国的村庄不会消失,因此,不可盲目终结村庄。城与乡各有功能,谁也不能取代谁。

  民间矛盾调处的谐园

  中国乡村的治理,历来依靠的是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城里人发生矛盾,靠的就是利用正规制度打官司,乡村如果单靠正规制度解决问题,恐怕一村设一个法庭,天天开庭都解决不完。乡村调处矛盾绝大多数靠的就是一些德高望重者出面调停,上升到法律层面的十分有限。地相近,人相亲,心相通,情相牵,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才是乡土中国的特色,才是治理有效的社会生态。

  累积家园红利的福园

  中国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在长期相处中建立起彼此信任、互帮互助的紧密关系,这是乡土中国的宝贵资源,它像是一座无形的“村庄银行”,诚信就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存款”。在这个熟人环境里只要讲承诺守信用,严格用熟人社会的游戏规则约束自己,就会积累成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福利,即“家园红利”。这个“家园红利”在资源配置、矛盾调处、邻里互助、临时救危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代际传承,福荫子孙。遇到急难险事,不须号召动员,邻里就会立即伸出援手。当前,应充分挖掘这一世代积聚的宝贵资源,大力弘扬这种诚信为本的传承精神,重构乡规民约,加强乡村的信用体系建设,让“家园红利”成为打造幸福乡村价值链的重要环链。

(c)2008-2016 济宁市起点爱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苗木价格网 鲁ICP备13002167号-3
欢迎访问苗木价格网第一信息传媒,我们将全面助力苗木价格网行业、品牌提升、网络营销、招商推广!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s://www.miaomuz.com/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或搜索添加:miaomuji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