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印发各省区市借鉴。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推进三年多来,重庆市、四川省切实深化合作、健全机制、推广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形成的经验做法,可供其他地方在城市群建设和其他跨区域合作中借鉴。纵观国家发改委推广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经验做法,含金量不一般。
共建互融不是“小课堂”,事关合作发展的“一盘棋”。两地通过推进政务“川渝通办”,联合发布3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更好推进跨省通信一体化,推进毗邻地区警情处置一体化。在共建上,通过共建优势产业链,联合出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4个领域高质量协同共建实施方案;共建联合招商机制,联合召开全球投资推介会,发布“双城双百”投资机会清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十条措施;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将川渝高竹新区打造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尤其是共同建设统一市场,更是将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实现企业跨省迁移“即时办”“零跑路”。
协同推进开放“大格局”,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要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两地不仅统一运营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度“三统一”,还通过推进跨省市“关银一KEY通”,首次实现“电子口岸卡”跨海关关区通办。在完善协调协商机制方面,川渝建立起多层次协商推进机制,通过建立重大项目联合调度服务机制,三年来,共计实施31个、67个、160个、248个重大项目。建立协同立法机制,实现立法项目协商确定、立法文本协商起草、立法程序同步推进、立法成果共同运用、法规实施联动监督,建立干部互派挂职机制,目前已互派3批次301名年轻干部,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
共建共治合力“定机制”,协同出击守护“发展蓝”。发展蛋糕要共享,发展的责任更要共强。两地开展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司法协作,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在全国首创跨省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并实行实体化办公,在全国率先共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机制,两地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开展专项行动,围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推行服务成渝双城企业专员制度,今年以来,服务专员全力以赴,针对问题双方联手解决,更好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向奔赴,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发展前景更加蔚蓝。
为发展种好“试验田”推广经验价更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双城经济圈的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各地若能好好梳理跨区域合作的经验做法,创新发展之路定会更加高远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