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免费注册VIP特权 | 支付页面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苗木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树立起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创新的一面旗帜

苗木价格网  发布时间:2023-12-31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苗木价格网"看到的】

   2022年底,在雄伟的凤凰岭下,壮美的翠湖湿地旁,一个投资价值80亿元,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创新园拔地而起,这是全球最大的农业科技企业单体创新基地——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硅谷”在这里走向未来。

  三十年华,薪火相传,韶光流转,盛世有约。

  自1993年创建以来,邵根伙博士率领下的大北农集团(以下简称“大北农”)始终秉承“强农报国、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它从“两个人、两间房、两万元”起家,翻山而来,越水而至,不断成长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世界农业科技企业舞台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回顾大北农企业发展的30年,是前瞻布局的30年,是快速响应国家号召的30年,是不计回报、埋头苦干、十年磨一剑的30年,是自强自立、奋发前行、破解农业“卡脖子”技术的30年,更是我国农业科技狂奔的30年。

  这是中国的新时代,是中国农业的大时代,也是中国农业企业群星闪耀的时代!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如今,大北农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领军企业的“第一梯队”,树立起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面创新旗帜。肩负强农报国使命,它向着“2035年实现全球第一农业科技企业”的远景目标,在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解决全球农业问题、促进人类福祉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初心不改——坚守产业报国,向“现代化大农业”进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出路。  初心如磐,大北农始终坚信农业是最富潜力、最值得奋斗的行业,而这颗信念的“火种”早在30年前就悄然埋下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掀起一股创业浪潮,“下海”成为那个时候的热词。当时在北京农学院任教的邵根伙决定辞职“下海”。“教书育人固然是好,可以把我的农业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如何把这个优势发展得更好呢?”生长于农村,凭借优异成绩获得中国第一位猪营养博士的邵根伙认为,只有做实业,才能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来改变。怀揣产业报国心,在1993年冬天,邵根伙辞去北京农学院教师职务,下海创业,与另外一个合伙人筹了两万块钱,在海淀区万泉庄的村里租了两间房,创立了北京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到工商局注册公司时,邵根伙预想的名字是“北农”,不料已被人抢先。邵根伙就想,“我们要做大事业”,于是就有了“大北农”。

  虽然大北农成立之时,国内的饲料热已经进入尾声,但是邵根伙“养猪博士”的背景让他抓住了饲料热的尾巴。初出茅庐的他甚至提出:“发展民族饲料工业,是中国学农青年知识分子最责无旁贷的责任。”

  于是在公司成立初期,邵根伙博士把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乳猪料配方、乳猪料生产上。为此,他专门从中国农业大学邀请了杨胜、张子仪、杜伦等十多名知名专家教授和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大北农技术委员会,依靠强大“智囊团”,“大北农牌”乳猪料551很快就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打破外资垄断。

  接下来,大北农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先是在北京怀柔建立生产基地,接着在全国展开布局。同时纵横捭阖,左右开弓,一边发展饲料业务,一边开拓种子业务。不得不说,邵根伙博士在那个时候就注重种子业务的发展,的确是前瞻之举。2001年,大北农成立了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8年被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2007年开始,该公司水稻种子销售收入位列全国种业企业第二位。

  2010年4月9日是载入大北农发展史册的一天。这一天,大北农在深交所顺利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农牧行业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自此开启了企业发展的新篇章,从此邵根伙博士带领着大北农人开始了“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与服务企业”的奋斗征程。

  既有凯歌行进的高潮,也有曲折探索的艰辛,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与积淀,大北农建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6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00多家生产基地和近300家分子公司,并在美国、阿根廷、巴西、荷兰均设有子公司,产业布局涵盖种业、食品、饲料、农业互联网、动保、养殖等多个领域。

  从创业伊始就立志做“大事业”的邵根伙博士,又率领大北农踏上了“现代化大农业”的征程,通过构建纵横向的产业融合,推动形成现代化大农业的大产业格局。

  “双工程”实现养猪、饲料产业大联合

  近几年,中国养猪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料高价、非瘟疫情、产能过剩、降本增效”,向每位养猪从业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积极应对目前生猪养殖行业整体处于低谷阶段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局面,实现中国农业行业的产业整合和大发展,今年初,“大北农联合发展2亿头猪工程”和“饲料大产业联合大发展336工程”正式启动,实现养猪、饲料“双联合”。

  大产业推进大发展,大联合驱动大跨越。“双工程”建设是大北农集团立足于行业未来联合发展战略需要,为构建畜牧产业链命运共同体、助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推出的总体战略规划,依托集团和产业优势,联合大发展,构建新的生态圈,引领养猪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创新机制、分享价值,携手广大农牧企业家联合共同发展。

  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要建设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用整合思维进行协同联动必然是未来趋势。

  12月12日,大北农与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农生物”)达成投资合作意向,大北农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傲农生物投资不少于51%的股权;拟通过现金的方式投资或收购傲农生物下属优质资产,投资金额不超过6亿元,同时双方将在供应链共享、联合采购、业务资源整合、资产整合、股权合作等展开多层面的战略合作,使双方互惠互利,实现农业产业的整合发展。

  傲农生物的业务和大北农的现有业务具有明显的产业协同性,两家的结盟将产生多个“第一”:商品猪料全球第一、预混料全球第一、作物种业全国第一,水产料全国第五、猪业全国前五、动保全国前十、农业制剂全国前十。

  大有谷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纵向延伸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不只是产业的横向联合,也少不了农业产业的纵向融合和一体化,从前后两端延伸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

  从“满足量”转向“提升质”,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营养,这正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1月,由大北农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大有谷集团,以期创建全球最强优质食品平台。

  大有谷坚信,农业的事由学农的人来干一定更卓越。大有谷希望借助于大北农30年的农业积淀,开启食品通道,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上贡献力量。依托大北农在种植业、养殖业、数字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基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科研优势,大有谷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打造在源头好货、加工增值、数字区块、全链服务等方向的领先优势,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科技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着眼大食品、聚焦大营养、面向大健康拓展“食物地图”。

  目前,大有谷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建立事业平台,建有大有谷(阿拉善)产业园、大有谷(五常)产业园、蛋品集团,在内蒙古敖汉旗、黑龙江嫩江市等地设立服务中心与农业种植示范基地。

  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心系产业报国,勇毅而笃行之的大北农人,用砥砺前行的坚强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唯物态度,诠释出奋斗以成、圆梦未来的成功“密码”。

  “农业是很有前途的。年轻人要成功,应该到农村、到基层去,从基础做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也许会很苦,甚至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年轻人应该改变社会,而不仅仅去适应它。改变它就是财富。”邵根伙博士感慨万千地说。

  “弯道超车”——  秉承科技强农,“农业华为”铸就新利器  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国情,客观上我们的资源就那么多,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不断增长,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要立志补上短板弱项,还要立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问题,是内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论荷兰还是以色列,都是通过科技,弥补了农业的先天不足,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最大的启示。”邵根伙博士明白,科技创新是强大农业的关键,大北农人将“科技兴农”深深镌刻进了企业的基因。

  作为中国经济的底座,经济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农业的崛起。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空前活跃,这背后既有政策的激励,也有一大批农业科技企业的奋发图强。截至2022年11月30日,大北农集团已公开专利申请共2413件;其中,1857件专利已授权,1366件专利为有效专利,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领跑农业领域,成为农业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被誉为“农业华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要进行一场名为“科技攀登高峰”的战役,即“科技上甘岭”,这场战役旨在打出中国科技的新道路和新格局。而在农业领域,“农业华为”大北农同样在打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在“种业芯片”的角逐中不断攀登着生物育种的高峰。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基石。然而,种业一直存在难以突破的“卡脖子”问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压力的日益增加,种子安全问题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牵动着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心弦。

  早在20年前,大北农就开始关注转基因种业并持续投入。2004年,大北农植物基因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2010年,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成立,致力于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生物技术产品研发,种下了一粒“转基因”的种子。

  带着这份殷殷嘱托,大北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先进技术拼得市场,以执着精神收获累累硕果。

  2019年12月2日,大北农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这是里程碑式的成果。从2020年初开始,大北农陆续获得多个转基因安全证书,转基因投入卓有成效——玉米产品获得4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大豆产品国内获得2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国际上获得3个阿根廷种植许可证书……在生物育种领域大北农已经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

  大北农国际化的步履也不停息。在2017年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上,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农业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第一部分包括大北农与阿根廷Bioceres公司的合作项目;2018年,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在阿根廷设立子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南美研发和市场推广机构。巴西时间2023年9月6日,大北农旗下全资子公司巴西DBNBC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获批“生物安全许可证”(CQB),这也是大北农生物技术在国际市场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

  春华灼灼,秋实离离;岁稔年丰,穰穰满家。一粒种子,折射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型。目前,大北农种业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26项,选育国审品种近200个,其中“C两优华占”“农华101”等水稻、玉米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  一颗钉子钉下去,一锤接着一锤敲,20余年的奋斗和坚守,大北农终于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打破了国外种子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实现了种业科技的技术突破,为我国种子安全带来了重要的生存支点。通过多方联合产学研全面协同、融合发展拓宽事业版图,大北农种业已经有了从全国第一迈向世界第一的底气。

  是什么造就了大北农登顶科技高峰的核心竞争力?  “人是大北农发展的唯一资源。创新人才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是保证大北农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发展基础,是保障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邵根伙博士认为,科技强农最本质和长远的动力是人才。目前,大北农拥有3万名员工,其中技术团队高达3000人,博士后、博士300余人,为企业发展带来强劲的创新动力。  大北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但科技强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他们不断在人才培养上出新招,构建科技创新人才生态。

  种下学农爱农的科技“种子”

  “中国农学毕业的学生每年有40多万人,两年80多万人。而中国的自然村数量也大约80万个,如果大学生都回到农村一线去,只需两年,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农学毕业生,这样的覆盖率,如果确实发生作用,中国的农村就会变样。”邵根伙博士意识到,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的支撑。

  为了培养更多学农人才,大北农自1995年设立大北农励志奖学金,28年来,共有3.6万余名学生获得过奖励,累计发放金额4400万元,资助了数万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农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投身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大北农通过设立奖学金、挑战杯大赛等方式,鼓励年轻一代投身农业科技领域,培养他们对农业的热爱,为未来农业发展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帮农业科技工作者插上“翅膀”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如何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1999年,大北农出资设立“大北农科技奖”,无偿奖励农业应用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速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100”的技术创新,从“100到千万到亿”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

  作为面向农业行业的社会力量公益奖项,“大北农科技奖”迄今为止共评选十二届,申报项目3147项,共有474项成果3000多位科学家获奖,奖励总金额5039万元,其中近60项成果获大北农科技奖后获国家奖,部分成果整体水平居国际先进或领先地位,为行业和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并得到国家的认可。

  “大北农科技奖”不仅是对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和成就的认可,更是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力量。通过表彰和激励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学者,引领学术方向,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和参与农业科技研究,推动全球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产教融合播撒科技的“火种”  科技创新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产教融合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

  多年来,邵根伙博士和他的大北农以捐资助学的方式,播散着农业科技的“火种”,捐资建设浙江大学新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通过捐赠顶级农业大学、科研机构等方式,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这是大北农坚持校企合作战略、投身科教兴农事业,依托校企双方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型合作方式的一个缩影。从1995年至今,大北农已经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30所院校、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内200多所知名院校和研发机构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余项,已累计承诺捐赠近20亿元。

  岁月峥嵘,长路多艰;悠然回望,可歌可赞。  大北农2022年营业收入达323.97亿元,总资产311.74亿元,科研投入达7.47亿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助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中,位列第十;入选“2022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2022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两个榜单,在发明专利和研发投入上分别位列农业第一和第二……大北农的科技强农创新样本,以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展示了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骄傲。  大道之行——  投身乡村振兴,以行动砥砺“家国情怀”  “今天有点成绩,归功于党领导下的国家大运、产业大势、环境大好、专家大爱、员工大干。家国情怀是我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本分。”邵根伙博士说。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中国企业家们的“家国情怀”,更是把个人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繁荣昌盛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报效祖国为己任,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践行责任担当、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战场。

  “立足新中关,服务新农业。”2022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大北农联合中关村二十余家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乡村振兴联盟,充分发挥中关村集“人才、教育、科技、智力、政策、规划、产业、资本、文化、消费”等一应俱全的优势,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用大北农的模式激活中国农村的潜在力量!”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农业科技企业,大北农天然与“农”血脉相连,不仅秉承“报国兴农”的企业使命,还将“奉献社会、强大国家”的企业理念一以贯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重点帮扶地区,聚焦产业帮扶、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等关键要素,立足大北农,出台大举措,展现大格局,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推动农村走向繁荣和进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北农充分发挥行业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优势,开展饲料产业、生物防控、种猪育种、智慧养猪、种植业科技等对口带动帮扶项目,优先选择在贫困县建设生产基地,以组建帮扶平台支持、深度参与帮扶活动、开展帮扶项目为主线,建立了“地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研发平台、产业联盟互助、贫困户联动发展”六大带动平台,相继在内蒙古、陕西、河北、河南、四川、贵州、湖北等地开展帮扶活动。目前,大北农在全国国家级重点帮扶地区投资帮扶项目23个,合计投资36.5亿元。

  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号召  阆中大北农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项目之一,是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重点现代农业项目。目前总投入资金3.4亿元,已建成“桥楼养殖场”“河楼养殖场”“老观养殖场”并投入生产,全场占地面积约910亩,存栏1.1万头母猪、保育2.4万头、育肥2.5万头、育成1万头。为实现零排放,公司配备柑橘、红心柚产业园3000余亩,配套有机肥加工生产设备及车间,用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金融扶持、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五维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大北农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新型模式,为当地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走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质量可追溯、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全产业链之路。

  全面推进“京蒙对口帮扶”工作  大北农乌兰察布年出栏120万头生猪生态养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在乌兰察布市规划建设10个养殖基地,占地约1万亩,一个40万吨饲料厂,一个年加工100万头能力的食品加工厂,总投资约24亿元。其中,察右前旗5个养殖基地、占地5000亩,兴和县5个养殖基地、占地约5000亩,年设计出栏生猪120万头。

  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每年出栏肥猪2.3万头,提高收益约500多万元;设立630个公益岗,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多元。利用种养循环模式,每年为当地种植大户免费提供沼液约12万方,干粪约5000方,还田约4000亩,实现土壤改良,并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同时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兴业强村”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大北农在江西省泰和县石山乡、螺溪镇、禾市镇建设了2个生猪生态循环养殖产业园,成立江西泰和绿色巨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亿元,主要从事种猪繁育、生猪自养与放养,已建成总投资为6亿元的泰和石山产业园、泰和禾市产业园。2个产业园合计占地2800亩,养殖母猪1.75万头,年可供35万头猪苗,种植井冈蜜柚500亩、井冈蜜橘300亩,七彩湿地田园300亩。

  公司积极带动地方强村富民,实现了公司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一方面,产业发展推进“公司+生态农场”的生产模式与“一体化”养猪公司的布局模式与自建猪场和租赁猪场的发展方式,创建独特的“联合舰队式”养猪产业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帮农户规避行情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股权合作,打开了集体经济的“新路子”。积极加强同镇、村两级组织的深入对接,吸纳石山乡、螺溪镇、禾市镇共计15个行政村的近600万元帮扶资金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投资入股,每年可为脱贫村集体带来近42万元收益。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北农坚持把帮扶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教育帮扶作为重要举措,优先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县组织精准施策,助推乡村振兴教育事业新发展,搭起乡村人才振兴路。截至目前,已助力4所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小学建设、助力内蒙古自治区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教师素质提升、无偿奖励覆盖全国106所高校学子。

  “爱在飞扬”,助力乡村振兴小学建设  大北农开启“爱在飞扬”公益项目,在长征沿线革命老区援建振兴小学,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为相关地区孩子提供设施完备、资源丰富的学习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已先后在宁夏隆德县、湖北五峰县、安徽金寨县、四川旺苍县完成揭牌4所,目前共计捐赠240万元。未来还将在红军长征沿线建立20所振兴小学,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传递正能量!

  “乡村工匠”,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大北农积极参与中国乡村教师“领头雁计划”培育项目,支持乡村教师培育,推动实施“乡村工匠”工程,旨在通过整合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力量、一线教学名师和教育领域社会组织等,大力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区域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乡村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和水平提升,为乡村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领头雁”。借助“京蒙对口合作”的契机,以内蒙古自治区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为主,目前大北农集团已无偿捐赠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项目实施。
 

  爱心助学,助力学子圆梦  成功后的邵根伙博士,不忘母校培育之恩,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没有农大,就没有我的今天。”不仅在中国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向母校捐赠2亿元。在中国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日,他还为母校建设涵盖了学生住宿、专家接待、学术活动、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的杨胜楼。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大北农以实际行动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温暖和爱心。自1995年以来设立多个公益助学基金,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助力他们逐梦前行——  设立“大北农教育基金”“大北农励志助学金”,奖励优秀科技、教学人才和优秀学子,支持科学研究和学校发展,对于激发家庭困难学生的志向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农业学子学农、爱农和投身农业发展的信心。  设立“大北农金榜题名奖励”。该奖项于2012年设立,是为了鼓励集团员工子女和事业伙伴子女学业有成的公益奖项。目前已累计发放金额487万余元,受益学生1719名。  设立“大北农爱心基金”。大北农爱心基金以“帮扶救助、传递人文关怀”为理念,倡导全体大北农人都伸出援助之手,人人都是基金的捐助者,人人也都是基金的受惠者,为遭遇重大困难的大北农人传递一份爱心的非公募基金。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践行共同富裕,建设社会公益顶级企业”这是大北农努力实现的目标。未来,大北农集团将重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百县工程”,选定100个重点县域进行全方位帮扶,从县域农业发展规划、引进资金、农业人才培训、科技导入推广、农产品电商、农业园区建设、百所职业高中提升工程、大北农振兴小学等方面系统推进,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行者无疆——  助推农业强国,让中国农业走向世界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具备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但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企业规模实力来看,“大而不强”一直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由大向强转变。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在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才能把牢发展主动权,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政策支持、技术应用、需求升级等因素驱动下,农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进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时期。大北农作为中国农业科技企业的佼佼者,积极投身于农业强国建设,以创新的模式引领行业发展,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自创立以来,大北农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过去的30年中,大北农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强化国际竞争力,逐步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拥抱“建设农业强国”大机遇,大北农制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2035年成为全球第一农业科技企业。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30年“农”墨重彩,砥砺前行,持之以恒的探索为大北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广阔而坚实的农业科技“底座”,有力推动了大北农向更深更远的地方前行。  大北农种业:从全国第一迈向世界第一  大北农种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沉淀逐步建立了以现代生物育种为核心,从前沿技术研究、技术集成转化到成果示范推广的快速、高效、精确、工程化创新体系,育种研发累计投入18.2亿元。截至2022年底,作物科技产业在全国24省、60市、121县布局,建有26个育种基地、99个制种基地。2022年,水稻销售1172万公斤、玉米销售2442万公斤,共可覆盖2695万亩农田。在生物育种领域,大北农种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兆丰华:迈向全球第一动保科技企业  兆丰华集团是大北农旗下疫苗动保科技产业集团,集兽用生物制品自主研发、生产、推广和市场服务于一体,拥有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三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和一个生物科技专业研究院。累计科研投入超5亿元,科研投资比例居国内行业第一,是中国动物疫苗领域的领军企业。兆丰华始终以自主创新为主,产品技术转让金额超4亿元,位居行业前茅。目前累计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39项,授权专利202项,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级科技奖13项。

  中国圣牧:勇创全球有机奶第一品牌  大北农集团与蒙牛共同投资100亿元,开发乌兰布和沙漠。2009年,中国圣牧肩负“让国人享用全球最高品质乳品”的伟大使命,选定北纬40度的净土乌兰布和沙漠,战黄沙、植草场、兴牧场、建奶厂,在中国西部沙漠走廊的咽喉地带种植了9000多万棵沙生树木,让200平方公里的乌兰布和沙漠变成了绿洲。2014年,中国圣牧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有机原奶第一股。通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圣牧建成了22万亩有机草场、33座牧场,拥有13万头奶牛、年产有机奶70万吨。中国圣牧案例被收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碳中和路径图”,并荣获“2022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先锋”奖。

  大北农海外事业发展遵循“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大北农紧抓发展机遇,加快全球产业布局,深度践行国际化主战略,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导原则,以荷兰、美国、巴西、新加坡四大研发与总部中心建设为己任,已从单一的国际贸易向整合全球产业价值链为目标转变,目前拥有美国、荷兰、巴西、阿根廷等分子公司。

  国际化十余年来,大北农坚持全球化为主战略发展,以大北农方案和智慧,积极参与当地建设,与各国形成共商共建、双赢发展的局面,先后亮相世界顶级Euro Tier汉诺威国际畜牧展及法国雷恩SPACE国际畜牧展,吸引全平台千万人次关注,并获得新华社、美联社、《时代周刊》等众多海内外媒体报道,不断彰显中国农业科技品牌形象。

  “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首先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邵根伙博士表示。目前,大北农现有来自加拿大、美国等科学家,同时在员工方面有来自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员工。2023年集团聘请欧洲农业权威专家、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原校长Dr.Aalt A.Dijkhuizen为集团国际战略顾问,为集团国际化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挥手告别30年的辉煌与成就,大北农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积极融入全新时代、融入全球竞争、融入民族复兴,在迈向全球第一的征程上勇毅前行。

  或许正如邵根伙博士所言:“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一个企业的力量或许是微小的,但百川汇合终成江海,每个人的必胜信念、奋斗意志乃至牺牲精神凝聚在一起,那将是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


(c)2008-2016 济宁市起点爱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苗木价格网 鲁ICP备13002167号-3
欢迎访问苗木价格网第一信息传媒,我们将全面助力苗木价格网行业、品牌提升、网络营销、招商推广!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s://www.miaomuz.com/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或搜索添加:miaomuji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