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桉树,打造木材稳供“永丰林”
注重地力保育,促进“地下”可持续利用。根据不同年份、不同地类的桉树实际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精准配比肥料、制定施肥方案。全面实施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工程,有机肥施用量由2020年的0.3万吨提升到2023年的2万吨。
创新营林措施,促进“地面”高效率经营。采用免炼山、纵向布行、“双龙”出海的新造林技术,推广择伐、渐伐方式,实现控成本提单产,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延长采伐周期,促进“地上”高质量产出。对长势优良的桉树林分,采伐周期由原来的5-6年延长至7-9年,桉树每亩平均出材量由2018年的7m³提高到2023年的10m³。坚持分类施策,深挖林地生产潜力。积极培育10万亩桉树精品林、20万亩桉树高产林。
优化树种结构,打造资源储备“宝藏林”
注重提质培优,定向培育中大径材林。选择10万亩立地条件较好、林木整体生长状况良好的杉木林,采取“间伐+施肥”改培措施,伐除生长不良的干扰树,保留培育潜力优良的目标树,优化提升林分质量。
聚焦科学布局,大力培育混交林。充分利用山顶、山脊、冲沟等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闽楠、红锥、木荷、香合欢、米老排等珍贵乡土树种,形成“山顶带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混交经营模式。
抢抓政策机遇,聚力培育高价值大径材林。依托油茶产业发展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机遇,创新“桉树+闽楠”“油茶+闽楠”等“国储林+N”“油茶+N”复合经营模式,开展3万亩珍贵乡土树种用材林提质增效行动,实现“储材”“储油”双赢。加强闽楠良种选育,集约培育5万亩高价值“金丝楠木”示范基地。
“产研”一体化,打造“多功能森林”
厚植资源优势,探索多元化复合经营。探索“林上、林中、林下”全空间立体复合经营,发展林下种植灵芝、三叉苦、五指毛桃、玉竹等2500亩,配套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产业,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一地多收、功能多元。
强化技术管理,全面提高营林水平。定期召开营林生产现场会,总结技术要点,完善技术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森林经营质效。加强与广西科学院、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积极探索桉树与珍贵树种混交、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珍贵树种生态功能服务提升等关键技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林场成功申报并实施林业重点研发项目2个,获广西成果登记5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1项,刨花润楠采种基地母树林获得良种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