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当前,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更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强国注入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从已有的实践中总结、概括的,但总的来说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是面向前沿领域、着眼未来的,所以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要谨慎,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业农村发展面对的实际情况不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度和进度要有轻重缓急之分,发展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力、投入多少资源,要以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为依据。另一方面,既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也要注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切实保障小农户的利益,让农民分享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增值收益。
当然,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就农业说农业。我们看到的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猪脸识别等,说到底是物联网、卫星定位、人工智能等多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这些科技的应用场景绝不只有地理测绘、无人驾驶汽车、远程医疗等“高大上”的场景,大棚、农田和养殖场里同样可以有新质生产力。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的背景下,还会涌现出更多领域的更多创新成果,通过嫁接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反过来讲,各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农业农村有着广阔的空间,这既是让研究成果落地的应用场景,也是可以支撑科技研发的巨大潜力。比如农用无人机已经成为无人机行业的重要板块之一,为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人才、资金等多方位的支持。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将更多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要能用得上、用得好,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才能真正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