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水稻育秧是水稻丰产丰收的关键环节。4月2日,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里,一粒粒饱满的水稻种子躺在无纺布上,旁边是一排排刚消过毒、码放整齐的育秧盘,3台育秧机开足马力,50个中心员工正紧张有序地开展今年的水稻育秧工作。
中心员工赵占存拿起一个个育秧盘放在育秧机传送带上,他的同事则将一整袋基质土倒在入土槽中,均匀地铺在育秧盘上。传送带载着育秧盘缓缓前行,另一位同事将水稻种子撒在铺满土的盘上,随后再盖上一层土。大家配合默契,整个工序有条不紊。在机械化操作下,一盘盘装好的秧盘被送进育秧棚,进行喷淋灌溉。
赵占存今年53岁,在中心工作了24年,拥有丰富的育苗经验。“我们现在育秧总量达到40万盘,而且播种、喷淋、卷帘机都接上了电,以前这些都得人工照看,现在大部分都自动化了,我们轻松多了。”赵占存黑黝黝的脸庞挂满了质朴的笑容。
“老赵,咱们12号大棚配电箱里母排螺丝有点松了,我们已经处理过了,一定要叮嘱大家注意用电安全,有啥问题随时联系我们。”国网天津电力心连心(宁河二队)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孙照程、杨明硕拿着工具包,对水稻育秧及喷淋灌溉用到的电力设备进行安全用电检查。
在中心物联网控制室内,水稻育秧监控管理系统默默“关注”着田间的生产情况,除了长势、病虫害等,还可以监测到风度、风向、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秧苗培育过程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一旦断电超过2小时,大棚里的温度、光照、喷淋设备就无法得到精准控制,影响秧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国网天津电力心连心(宁河二队)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时刻关注着这里的用电情况。
“这里使用的电,一路电源来自于风电场,一路电源来自于光伏电站,风光条件好的时候,基本能满足绿电供应。”国网天津宁河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王超说。
温暖的育秧棚中,沐浴着喷淋设备的种子在土壤中茁壮成长着,大家都期待今年有一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