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王长红身着棉衣、戴着线帽和口罩,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娴熟操作栽树打坑机,飞速旋转的螺旋钻头在沙地上挖出一个个整齐排列的树坑。
“现在正是种植梭梭的最佳时节。”这名来自甘肃省民勤县的造林工人说,“受疫情影响,开工推迟了几天,我们正抓紧整地、挖坑,与时间赛跑。”
王长红正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格苏木造林施工。他每天能挖近2000个树坑,涵盖50亩沙地。“干活挺辛苦,不过收入还行,又能绿化土地,觉得很值。”他说。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沙漠,也是北方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
多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中国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等多种方式在沙漠周边播绿,遏制沙漠移动拓展。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形成日趋厚实的锁边林带,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局地环境得到改善。
梭梭常见于沙漠地区,抗旱耐寒,阻挡风沙。根据阿拉善盟林业工作者多年经验,每年三四月份栽植的梭梭苗成活率最高。
“今年复工迟,就多安排了人员和设备。”王长红所在的造林施工队负责人付俊年说,往年2月下旬准备,3月中旬种苗。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推迟到3月4日开工,准备阶段的施工人员由5人增至8人,目前完成近5000亩沙地整理、挖坑。
3月15日起,付俊年将带着30多名工人开始种梭梭苗,预计4月底前完成1.4万亩种植任务。
阿拉善右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石福年说,目前全旗有十多个造林施工队、80多人、60多台机械从事人工造林前期工作,已完成超过80%工作量。
在造林的同时,各施工队人员每天定时测量体温,由专车接送,并实行分散作业、分散就餐和分散居住。
据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君来介绍,全盟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生产任务131.5万亩,春季造林作业设计、落实地块、苗木供应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展开,重点区域绿化、义务植树等活动的策划和部署也在积极推进。
在抗击疫情的基础上,春季绿化行动也在内蒙古其他地方紧锣密鼓地开展。眼下,包头市青山区农牧局副局长王天理忙着对接造林施工公司,确定今年的6000亩绿化地块,协调企业组织工人在做好防控的基础上复工。
王天理说,3月15日机械设备开始进场平整绿化土地,并对以往栽植的6.76万亩林地、665万株苗木进行养护。
2019年,内蒙古完成营造林1363万亩、种草3210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近日召开的全区林业和草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今年营造林任务目标1297万亩,种草任务目标1500万亩。
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牧远说,自治区将加强种苗、草种基地建设,建设中国草种资源库,并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和生态站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好转,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底的21.03%提高到2018年底的22.1%,荒漠化沙化防治成效明显。
随着气温回升,中国北方其他省区也掀起新一轮绿化热潮。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治沙人组织当地群众共同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开展压沙造林,他们计划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春季压沙造林7000亩。
不少人在疫情期间还用智能手机上的“蚂蚁森林”等平台积极参与在线“云植树”。
“我去年参加的一些造林工作,就有来自‘蚂蚁森林’的资金支持。”王长红说,“我似乎能感到‘捐树者’的关心,在种苗时更带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