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着力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应用“吉农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系统,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植入了“智慧脑”,培育出一批数字型新农人。在数字化合作社方面,吉林省应用“吉农云”的示范合作社1880个,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在智慧农场方面,吉林省建立智慧农场60个,重点是应用智能装备改造升级。松原市前郭县双子智慧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专家团队在云上点对点、面对面指导服务,管理者通过平台发送指令进行线上调度安排,实时监督生产作业情况,实现规范化精准化生产管理。
在吉林大安一处盐碱地水稻种植基地,新农人们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完成了对于改良后的土地所有日常监控、控制工作。现在种地更智能、更轻松,现代农业也因此焕发出新生机。智慧农业系统能实时监控作业情况,一个人就可以管理很大的一个项目区,对盐碱地改良有很大的帮助。
为将“废地”变沃土,大安市通过对全域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加以科技改良,盐消碱淡,盐碱地上造良田。改造治理后,连续5年粮食产量20亿斤以上。盐碱地能丰收,离不开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对盐碱地进行的改良。
根据苏打盐碱地土壤遇水易溶、水干成块易裂的特性,科研团队在田间道路、上水渠和泄水渠的设计上,采用单排单灌设计方式,同时方便田间管理、运输和现代农业机械作业,保证上水和排水畅通。目前基地已形成“土地整理—田间种植—水肥管理—机械收获”涵盖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体系及配套装备,为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示范。用科技代替人力,如今的大安,在各种高科技企业团队的支持下,打造“智慧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模式,使农业向更科学方式转型,让农业告别了“下苦力、使蛮力”,成为体面又有奔头的产业。
今年,吉林省推动农业数智化发展。依托“吉林一号”卫星,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升级完善“吉农云”平台,推动“云·码·村·社”全覆盖建设与应用,建设认定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数字村”。开展数智赋能大田作物单产提升试点示范建设。加快玉米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和平台建设。加强涉农信息协同共享,拓展种业资源、农业机械、肉牛产业、三产融合等农业数智化应用场景,推动涉农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智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