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盘钵苗通过“小火车”顺着轨道直接运抵田间,农户扳下刹车将钵盘整齐安置在水田育秧区内,再用简易支架和无纺布搭建好秧苗的“住房”……4月19日,贵阳贵安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训会在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举行,在观摩阶段,与会人员纷纷被现场的农耕机器吸引,感叹机械化对提高粮油单产的巨大作用。
此次培训以“现场观摩+室内培训”形式举行,贵阳贵安农业农村系统各级分管负责人、种粮合作社及种粮大户代表等100余人参加。
在位于犀牛村的清镇市黔颂耘农事服务中心,农资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维修、仓储物流等业务门店一应俱全。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丹介绍,针对农村劳动力“农忙短缺、农闲过剩”、农资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村里在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由村集体与村干部共同出资建立了这个农事服务中心,将各自耕种转变为“协同耕种”,将农资分散销售变为“集体销售”,提高生产效率和春耕质量,同时增加群众务工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离农事服务中心不足一公里处,就是村里的育秧基地。在这里,农户把一张张钵盘依次放入播种机,随即装土、播种、覆土、喷淋便自动完成。“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款水稻精量育秧播种机播种精度高,更适宜机插作业要求,并且漏播率降到1%以内。钵盘在大棚中静置两三天立针后就可以运送到水田育秧。”市农业农村局农推站负责人说。
接下来,运输的工作便交给了“小火车”。“目前已在育秧基地建了350米轨道,覆盖育秧田30亩,后期如需扩大范围,只要增加轨道就行。”清镇市黔颂耘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蒋华介绍,这种单轨运输车以前常见于果园管理,在贵阳贵安还是首次用于水稻育秧。
在育秧田内,蓝色的无纺布大棚已经整齐排列开,过25天左右,秧苗便可移栽到大田。
近年来,犀牛村结合地形实际,抓住高标准农田改造契机,整合零散地块开展了宜机化改造。“在这片基地,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播种、育秧、插秧到后期的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蒋华自豪地说。
科技沉下去,效益提上来。近年来,贵阳着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省市共建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研发制造中心和推广应用中心,健全涉农乡镇全覆盖区域农机服务和应急体系,今年将力争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1%以上。
据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此次培训是为了聚焦主要粮油作物,一体推进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六大工程”,融合良种、良法、良机、良地,强化组织发动和政策保障,以粮油项目为主要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力、以各级农业部门为指导,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增强粮油生产能力。
当天,观摩现场还进行了大豆玉米联合播种机一体化播种、施肥作业演示,现场展示了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农机装备。在观摩后的培训阶段,省水稻所、省农推总站及省油料所专家分别对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展开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