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共青林场1959年成立以来,兴林播绿,昔日潮白河风沙源已变为今日秀美的共青滨河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75.16%、森林蓄积量11.02万立方米,成为首善之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林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国有林场十大标兵单位、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北京首批现代林场试点单位。
共青林场管理处坚持生态优先,把提质增效放在突出位置,探索森林固碳增汇实现路径,对北京百万亩平原造林的经营管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林场以过成熟的杨树纯林更新改造为抓手,选取雄性无性系毛白杨作为旗舰物种和景观骨架,组团式搭配白皮松、流苏、丝棉木、卫矛等延续以杨林为主的共青特色林貌。2018年至今,共完成更新造及景观提升1363.73亩,共栽植针叶和彩叶乔灌木7.76万株、宿根地被3.90万株、水生植物6950株,营造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复层异龄的近自然精品生态景观林。
运用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和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森林经营技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3S”集成等信息技术为林场28.94万株林木建立了“电子身份证”,实现了小班粗放管理转为每木动态精细化管理。
2013年以来,林场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碳、水通量监测和研究,在林区内布设了碳、水通量观测系统,实现了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间二氧化碳和水汽交换的实时监测。经测算,共青林场乔木林单位蓄积量每公顷135.49立方米,为人工林碳汇经营和高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共青林场管理处坚持绿色发展,在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上发挥骨干带动作用。
为充分发挥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职能,管理处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一体两翼”共同发展新格局,全民义务植树全年不限季节,并成功探索“春植、夏认、秋抚、冬防”系列品牌义务植树尽责新模式。
2018年以来,累计接待中组部、人社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123批义务植树尽责活动,累计1.1万余人次参与,折算尽责株数约3.19万株,发放尽责证书8500余份。
从挂牌建档、日常养护、异常情况报告、抢救复壮等各环节入手,全生命周期保护管理名木,建立名木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一树一牌”“一树一档”。
共青林场管理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场园一体发展。
充分发挥共青滨河森林公园近城、近水、近社区的生态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突出对郊野森林公园和“绿隔”公园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
强化形式、色彩、层次等美学价值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之中的应用,引入文冠果、山茱萸、暴马丁香等90余个新品种,打造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彩叶夺目、冬季红果满枝的森林景观。
近年来,共青滨河森林公园以森林经营文化、森林科教文化、森林游憩文化为核心,自主设计建设文冠果专类园7000平方米、森林文化长廊5180平方米、杨林故事步道700平方米、森林知识探索步道1300平方米,展示生态建设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成果;建成37公里公园绿道、7000平方米森林综合运动区等森林文化服务设施,拓展了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科普教育、休闲健身等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强化文化引领,开展观叶赏花、体育健身、森林体验、自然教育等多样式森林文化活动。自2013年开园至今,公园累计接待游客439.61万人次,年游客量稳定在60万人次;承办和接待了大型森林体育文化活动484批,服务7.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