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方面。”
在202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方面。”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工农城乡循环的重要战略意义,为我们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明了方向。
城与乡,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也是工农产品流通、消费的重要场域。工农城乡循环是否顺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立足新发展阶段,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应深刻领悟好“更足的成色”“更广阔的空间”背后的战略考量。
城乡循环直接关系内循环的质量成色。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乡联系显著加强,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但受制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整个国内大循环中,城市和农村的循环仍然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比如,城乡要素流动还有障碍,城乡供需对接尚不顺畅,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明显,城乡商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等,这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卡点。如果农村要素长期单向流出的局面得不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有”到“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收入不能稳定增长,那就难以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发展,内循环的成色也要大打折扣。
反过来看,差距也意味着潜力。通过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优化工农资源配置,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将为内循环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有专家测算,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而现代设施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实施,将有力带动建材、机械等基础产业发展。从城市看,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6.16%,但与发达国家80%以上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据初步估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约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以及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可见,城乡融合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也将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城乡循环不只拓展了内循环的市场空间,还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回旋空间。毕竟,大国经济既追求量的增长,还要统筹好效率与安全,而城乡循环覆盖领域广、纵深空间大,有助于应对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的基础建设投资,多举措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日前,在重庆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在区域发展上再一次落子西部,将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备更大的韧性。在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的当下,我国城乡协同联动可利用的政策工具多,腾挪的空间大,“稳定器”作用愈发凸显。
正因为畅通城乡循环如此重要,统筹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尤显迫切。为此,要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牵引的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如此,国内大循环才能“血脉”畅通,带动经济运行“气血充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