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火出圈的“村BA”赛事还是“淄博烧烤”,都是地方特色刺激经济发展的多样呈现。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更要避免“闭门造车”。近几年,西咸新区马王街道新泥河村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西安市乡村建设示范村”……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风景如画、和谐宜居的村子近几年在产业发展上却相对“保守”。村里的干部群众意识到,虽然这几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但是依靠传统产业要让老百姓增收可以,实现致富希望是有,但不大。近几年,网络短剧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学习、娱乐方式,为了抓住这个风口,村里多次召开会议与村民协商,向群众详细讲解在村里建设影视基地的好处,可以为群众提供就近务工就业机会,也可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试一试”。
一辆辆载满道具和设备的卡车驶入村庄,工人们忙碌地改造、搭建各种场景和设施,影视基地的落地,给村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和喧嚣。虽然9月份才正式试营业,但是每周都有不同的摄制组前来取景拍摄,剧组人员的到来,让附近商店、村民农家乐、民宿越来越火。利用闲置厂房让影视基地落地,预计每年可创收40万元。村民渐渐开始尝到“影视基地”带来的实惠,大家对家门口的“新事物”充满了期待,富农增收的田园“梦工厂”逐步建成。思维变了、想法“潮”了,先进的理念,跳出乡村的眼光和思维局限,才能真正让环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才能真正把自身发展融入都市圈,才能真正让农村群众迈出从增收到致富的一大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近年来,西咸新区在“土特产”上下功夫,理解抓住乡村特色产业的核心要义,在实现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土”为本,以“特”为纲,以“产”为要。西咸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用好当地的物产资源、自然风光、村落资源,选择合适的产业类型、发展方向,开发出了诸如农博园、红杏草莓采摘和生态康养一类集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农业品牌等地域特色产业,打造了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集群化建设于一体的茯茶特色生产基地,吸引西安周边大批游客前来驻足参观。这些产业既有别于城市的“洋气”,又沾染了乡村的“地气”,让农村群众生活变得越来越有“底气”。这种“传统模式”与“创新思维”的碰撞交融,能够产生“1+1>2”的效果,让辖区更多的村庄和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为西咸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