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排涝降渍促恢复。加大机具和人力投入,提前清理疏通沟渠,挖好积水坑,做好排水准备。台风过后,对受淹稻田,应快速排除田间积水,减轻渍涝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特别要注意晚稻秧苗积水,防止长时间积水导致茎叶腐化和烂根,提高植株根系活力。灾后如遇高温晴热天气,切忌一次性排干田间水分,要分次排水,田间保留3厘米左右水层,防止高强度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部分双季晚稻冲毁的田块,应改种杂豆、早熟鲜玉米等作物,减轻损失。
二是根外追肥促生长。加强水肥管理,退水后3—5天追肥。对东北地区部分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水稻光合作用和灌浆速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安全成熟,降低早霜风险。对长江下游、华南地区灾后生长偏弱的一季稻田块,采取根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适量追施速效氮肥,或采用磷酸二氢钾加少量尿素均匀喷雾;对处于分蘖至拔节期的双季晚稻每亩补施尿素3—5公斤,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快恢复生长。
三是严控病虫减损失。水稻受涝后导致叶片损伤,增加感病感虫风险,台风过后要及时用药全面防治1—2次。东北地区,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坚持预防为主,拔节孕穗期已防治的田块,抽穗扬花期前后进行第2次喷药预防。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一季稻重点在破口前7—10天及抽穗期,抓好稻瘟病、稻曲病及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防治;双季晚稻加强拔节期及孕穗期的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及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