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目前已建成面积达6公顷、以保存秦岭及黄土高原宿根花卉种质资源为重点的“国家秦岭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库”,成为宿根花卉保存、育种及展示应用的重要平台。
据该园科研中心主任李艳研究员介绍,该园宿根花卉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十多年来,研究团队承前启后,在董长根、原雅玲研究员等项目组长长期收集保存的科研材料基础上,综合其他研究团队近年来收集的野生宿根植物资源,坚持不懈的开展引种、栽培、繁育等工作。目前已建成旱生区、湿生区、品种区、阴生区、禾草区、藤蔓区以及设施保存等区域,通过野外采集和与北京植物园、上海植物园、武汉植物园等国内植物园和波兰波兹南植物园、芬兰约恩苏植物园、以色列耶路撒冷植物园等国外植物园的种质资源交换等多种方式,保存606个原种和1420个品种,其中以百合科、禾本科、莎草科、唇形科、玄参科、毛茛科、菊科、虎耳草科、天南星科、罂粟科等为主的秦岭及黄土高原宿根原种349种。仅在禾草区和品种区就分别保存粉黛乱子草、陕西狼尾草、三种针茅、涝峪薹草等观赏草235种和百合科、菊科、唇形科等43科174属1119种。
在此基础上,近五年完成“秦岭野生百合属植物引种选育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耐荫地被植物新品种选育”、“玉簪新品种的规模化繁殖技术研究”、“秦岭6种薹草的引种及西安适应性研究”等科研项目29项,发表相关论文300余篇,出版《多年生草本花卉》等专著及图册8部,获得专利授权8项,睡莲新品种‘大唐倾城’、‘天赐’等5个新品种通过国际登录,鸢尾新品种‘紫色蝴蝶’、‘紫色幻想’等通过良种审定。同时通过引种驯化及栽培繁育试验,筛选推出适应关中地区种植的优秀宿根种或品种100余种,包括中国西部特有单种属植物‘铁筷子’及我国特有种及渐危物种‘秦岭岩白菜’等和‘灌丛石蚕’、‘八宝景天’、‘欧石竹’、‘毛地黄’、‘钓钟柳’、‘柳叶马鞭草’等常绿或多花宿根植物种类,并通过在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从而丰富了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为提升城市景观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花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成海钟在考察该园资源库后说:“西安植物园在收集和保存宿根花卉资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建成的宿根花卉资源库,为中国花境发展提供了种源基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花境的发展。”
李艳研究员表示,该园国家秦岭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及发展任重道远,为更好地保护秦岭野生花卉多样性,并合理的开发利用,该园将持续加强宿根花卉的种质资源收集及研究工作,尤其是秦巴山区及黄土高原宿根原生种的收集及品种选育,努力将资源库打造成全国宿根花卉研究的交流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资源库的科学管理,强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模块技术管理,深入开展宿根花卉的种质资源科学研究,使资源库成为培养年轻科研骨干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