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在创新生态修复机制,扎实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取得骄人成绩。目前,云南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实施营造林3764.82万亩,国土绿化提质增速,绿水青山再添新颜。云南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助推打造绿色“三张牌”。截至2019年底,全省核桃种植面积达4300万亩,年产量120万吨,产值295亿元;澳洲坚果330万亩,年产量4.68万吨,产值14.36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林下经济年产值超600亿元,生态旅游等年产值超150亿元,森林康养年产值14.35亿元。
统计显示,云南省林地面积由“十二五”末的3.75亿亩增加到4.23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面积由3.20亿亩增加到3.59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蓄积量从17.68亿立方米增加到20.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由55.7%提高到62.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打涉林违法犯罪
在森林、草原资源优势突出的背景下,云南省也没有放松对资源管理和保护。今年开展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来,云南森林公安聚焦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主要茶产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遏制住了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易发、多发势头。
近年来,为追求短期利益,一些地方出现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多发生在边远林区、深山密林,存在发现难、取证难的特点。森林公安部门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聚焦生态资源审批、利用、监测及核查等情况,滚动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关联度分析,通过数据碰撞,发现和拓展案件线索,为案件查办提供科技信息支撑。深入开展多部门、多警种、多区域联动,加强与林业草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网安、治安、刑侦、科信等相关警种协同联动,全面落实预警发布、信息核查和查办跟踪等工作措施,形成专项打击合力。
专项行动自今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相关部门打击了多起毁林种茶、私挖滥采、盗砍滥伐、剥树皮毁林、投毒毁林等案件,有上百名违法犯罪分子投案自首。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省级共挂牌督办重大案件25起,提级查办重特大案件15起。州县两级也挂牌督办了一批重大案件,落实人员、经费保障,全力推进案件查处工作。
绿色已成最美底色
202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设美丽县城、康养小镇、特色小镇,让云南成为创新创业、休闲度假的聚集地。近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发布了《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遴选结果公示公告》,云南共有32地入选,其中试点建设县(市、区)3个、试点乡镇6个、试点建设单位22个、森林康养人家1个。
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已成为云南最美的底色。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继续做大绿化“大盘子”,将干热河谷、石漠化等困难立地绿化列为“十四五”国土绿化重点,科学选择造林树种,积极探索造林新模式。将“绿起来”与“富起来”有机结合,用好政策,打好资金、土地等“组合拳”,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国土绿化事业,以创建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强城市面山、城郊绿道、环城绿带、生态廊道等建设,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乡居民绿色体验和宜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