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下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可为苗圃转型发展借鉴,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侧结构,为苗圃升级转型寻求路径。
苗圃应该改革什么
“供给侧改革”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已经推进了好几年。其含义为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作为苗圃,其结构性改革重点应与生产中的问题相对应。一是要调整苗木的品种结构,建立阶梯型存圃结构与存量结构。二是要提高苗木的质量标准,提高水肥管理(新优肥料的应用,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可持续发展),病虫害管理(高效低毒,环保,生物农药),修剪技术以及其他提高附加值技术,增强苗圃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提升苗木质量和公司信誉,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设计单位、园林公司的推介活动,使苗木与市场对接,使苗木周转更畅通。
苗圃改革中五大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五大重点———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去杠杆。结合苗圃生产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产业结构改革(去库存、补短板)经过市场调研,我们整理了一份不同苗木类型在苗木采购单中面积与金额的占比(见表一)。
表一
苗木类别
|
所占面积比例
|
占总金额比例
|
精品特选乔木
|
3.17%
|
13.39%
|
常绿大乔树
|
7.55%
|
10.42%
|
落叶大乔木
|
46.58%
|
44.64%
|
小乔木
|
15.53%
|
11.90%
|
灌木
|
2.59%
|
2.59%
|
绿篱
|
5.18%
|
6.25%
|
地被花卉
|
12.94%
|
11.16%
|
草坪
|
6.47%
|
1.12%
|
表中可见,虽然精品特选苗木用量相对较少,但是因为质量要求高,现有市场上稀缺,精品特选苗在苗木单中所占的金额比例为13.39%,仅次于落叶大乔木。一般乔木作行道树和片植等用量很大,占比金额最大。
此轮北京百万亩造林中更是如此,项目大多使用一级以上苗木,使用数量最大的是落叶大乔木、小乔木。并且苗木向精品化大规格方向发展。大规格精品苗占用了大部分项目资金,导致一般质量苗木和其他苗木滞销,并由于成本压缩,一般质量苗木的价格亦有下降。
预计北京采购趋势在未来几年不会发生改变。面对此种市场需求,苗圃应尽快处理中低端苗木、残次无价值苗木。规划常规品种与稀缺品种相结合、大规格苗木与一般规格相结合的阶梯式存圃结构。才能保证苗木产品的流动性,获得更多利润。
树种选择上,可根据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对于植物的选择原则:“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结合苗圃区域特点,种植适合本地的树种。
投入结构改革(降成本)我们整理了京内苗圃(常规苗圃)的一年养护支出状况(见表二)。租金与工资分别占单年支出费用的52.70%和34.62%,其次是电费、机械费和农资费用。
表二
序号
|
项目 | 类别 | 费用(万元) | 占比 |
1 | 工资 | 113 | 34.62% | |
2 | 电费 | 8 | 2.45% | |
3 | 办公后勤 | 1.2 | 0.37% | |
4 | 农资 | 农药 | 5.4 | 1.65% |
5 | 化肥 | 5.7 | 1.75% | |
6 | 工具 | 0.2 | 0.06% | |
7 | 耗材 | 3 | 0.92% | |
8 | 会费 | 2 | 0.61% | |
9 | 机械费 | 机械费用 | 7 | 2.14% |
10 | 油费 | 4 | 1.23% | |
11 | 维修、保险 | 1.2 | 0.37% | |
12 | 地租 | 172 | 52.7% | |
13 | 招待费 | 2 | 0.61% | |
14 | 差旅 | 1.2 | 0.37% | |
15 | 固定资产 | 0.5 | 0.15% | |
合计 | 326.4 |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不缩减苗圃面积的情况下,可通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乔木下套种小乔木、灌木、地被花卉是城市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方法。但市场对苗木质量要求更高了,人工费用更高了,苗木间的互相影响效果显现了。套种小乔木和花灌木反而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
2018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出台《关于加强园林绿化裸露地生态治理工作的意见》,鼓励苗圃调整种植结构。有条件的苗圃可适当增加地被的种植生产,一方面有利于环保,另一方面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水肥涵养能力。
综合考虑管理成本与苗木生产量,在林下种植马蔺、鸢尾、萱草、景天等适应性比较强,管理方便的地被品种,既满足了生态需求,又不会增加过多的管理成本,还可以带来一些利润。
经过多年种植的土壤,养分逐渐贫瘠。对此应合理施用肥料,采用生物有机肥与复合型肥料相配合的方法进行施肥,不使用化学除草剂,以增加土壤中菌群的数量,增加植物的肥料吸收效率,增加土壤通透能力,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调整土壤酸碱性。提高土壤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了苗木的健康状况,为苗木质量提升打下基础。
加强管理降人工成本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延续,“50后”、“60后”工人群体正在日益减少,“70后”们由于待遇,劳动强度等问题不愿从事相关行业。估计不出十年,苗木行业的人工成本会更高,现在已到了不得不探索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型的时期。市场上有些机械产品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也有些产品还不够成熟。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好的产品,做好定期维护,加强工人技术培训,避免人为误操作引起的损失,如药害、割灌机伤树、旋耕机伤树等。
对苗圃管理人员,在完成苗圃日常工作之余,可发挥管理人员特长,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苗圃管理成效。苗圃要在创新,创造上下功夫,增加苗木产品附加值及附属产业;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降低电费、机械费及农资成本随着人工的减少,机械费的增加不可避免。机械使用有阶段性、季节性,提前做好计划,使用一次就把工作做完或把要做的工作调整到一起做,可降低机械租赁时间与成本。苗圃也可借助行业协会平台资源,探讨使用机械租赁的可行性。
电费主要花费在灌溉系统上,北京地区降水很少,除了7月至9月、12月至翌年2月不需浇水,其他季节都要浇水。滴灌系统在京内普遍应用,减少用水、人力成本,并提高用水效率,以保证苗木质量。
农资的支出包括农药、化肥以及包装材料。农药方面应按照国家要求采购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苗圃负责人应多与农药化肥企业交流,对农资产品进行调整,避免病虫害耐药性,合理、适时、有效施肥,保证土壤与苗木质量。
包装材料可根据树木品种、规格使用用相应规格的材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效果相同的农资产品。此外,苗圃借助行业协会平台,开展常用农资团购业务,也是减少农资支出的有效途径。
以产品创新带动市场需求 常规品种可带动苗圃的流动性,稀缺品种能带来更多利润空间。苗圃根据本地环境特点,市场需求状况,区域内其他苗圃的种植组成,进行差异化规划,减少竞争的恶性循环。
改革创新驱动苗圃发展
以产品创新带动市场需求 常规品种可带动苗圃的流动性,稀缺品种能带来更多利润空间。苗圃根据本地环境特点,市场需求状况,区域内其他苗圃的种植组成,进行差异化规划,减少竞争的恶性循环。
苗圃一可进行乡土植物的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成果,培育推广应用优质乡土树种,并进行乡土植物的造型(包括规则式造型和自然式造型)。近年来,丛生苗是满足京内市场需求的代表产品,可多多探索。但创新不是标新立异,创新要符合市场的更高审美要求,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否则产品同样会积压。
二可进行专类园的创建。大多数苗圃经营品种多而杂、无特色,创建专类园可创建品牌效应,且各方面管理步骤的简化会降低运营成本。观花、彩叶等专类园建成后,可拓展科普游赏功能,盘活苗圃现有土地、苗木、技术、人力资源,提高生产附加值。
以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现在市场对优质苗木有更广的议价空间,采用不同的技术管理方法,销售价格可能相差甚远。这就需要在苗木养护的各个技术节点保证高质量养护,包括浇水量、药剂浓度、肥料浓度、修剪手法、土球挖掘规范、包装方法等等。
进行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创新包括机械化的推进、使用低毒、低残留、长效的新型农药、使用新型肥料增强植物吸收能力等,这些都可使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以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管理创新在于提高对需求、自身、未来市场的把握。自信源于实力,当我们了解需求,改革自我,企业的发展将是年轻而具有活力的。紧跟新形势,领会新理念,将企业发展方向与政策引导方向保持一致。
以营销创新促进企业运营 大多苗圃都专注于生产,而销售方式过度依赖于自己或朋友的项目,很少能完全走出去。新形势下园林项目各地开花,苗木人应通过网络搭建平台,通过创办推介活动、走访设计公司与园林公司等形式将产品推销出去,让需求方知道,让设计方了解,使苗圃苗木能够在首都绿化中展现它应有的风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形势下的动力源泉,我们苗圃建设也应该站在新形势下,进行自我改革来满足市场需求,使企业充满活力的为北京园林绿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