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坚决把“农业高质量发展”主基调贯穿到新时代“三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加快促进农业由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获评全省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5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55:1,位列全省第5。
一、坚持以集聚集约为路径,做强主导“产业链”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高标准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构建“286”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壮大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依托中国农科院,编制首个县域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布局以农业大数据中心、数字农业核心区、N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一心一核多点”的数字农业发展布局。
二是打造产业集群。深化以镇域为单位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G60科创走廊、运河农耕文化带为两轴,串联省级现代农业园、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农业园区,形成产业优势突出、资源集约高效、产村深度融合、特色错位竞争的“一核两轴多园”的产业格局。农业经济开发区“四集模式”获时任副省长刘小涛批示推广,建成稻米、杭白菊、湖羊3条10亿级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
三是注重强链招商。实施农业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产业链思维抓招引,连续三年高规格举办农业经济洽谈会,出台“农业高质量发展21条”意见,累计招引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131亿元,项目落地率超86%。华腾牧业、安信种苗等13个项目入选省级重大农业项目库。
二、坚持以智联智造为核心,构建前沿“科技链”
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建成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等4个省级农业工厂,生猪精密智管等5个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入选全省首批“先行先试”名单。围绕“种粮一件事”,系统研发“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并成功上架“浙里办”APP,实现政策补贴、农事服务、田块管理、金融保险等种粮高频事项“一键通办”,注册农户超4万人。
二是推动机械化生产。深入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联合哈工大等科研院校,加快杭白菊、食用菌等农业智能装备首台(套)研发及推广应用。运用中国航天五院508所北斗智能定位、地理信息遥感等技术,实现大田农机作业、农作物长势信息化管;浙江隆宸食用菌公司引进全球最顶尖的荷兰“三次发酵”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工厂化生产,双孢菇产能位居全国前三。
三是推动品质化发展。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实施首个县域健康土壤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稻渔综合种养等“万亩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2.4%,建成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稻虾轮作基地,全省首单1.3万亩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落户桐乡。
三、坚持以创业创新为引领,催生多元“人才链”
一是定好一项政策。深化“两进两回”行动,率先发布农业人才新政20条,大学生来桐创办农业企业的,最高补助10万元;创新推出“青创贷”,最高贷款额度50万。累计引育农业双强“高精尖”农创客131人、南湖百杰4名。90后新农人刘惠婷当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二是建好一批平台。依托全省首批、嘉兴唯一的“乌镇院士之家”工作站,构建一核多点的“校政企、产学研”创业创新联盟。桐乡籍院士朱永官、沈建忠领衔的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华腾院士工作站落户桐乡。崇福农创园获获评全国首批“星创天地”,入驻大学生创新项目35个,产值超6000万元。
三是用好一支队伍。深化“田间学堂”品牌建设,聘请全国劳模张继东、葡萄能人沈金跃、茭白专家张永根等“土专家”,开展沉浸式教学。完善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制度,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完成“尖兵领雁”等省级农业科技项目10个,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田间”就地转化。
四、坚持以共建共享为导向,打造共富“价值链”
一是做强特色品牌。坚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思路,实施创牌、定标、认证、监管等组合拳,加快将资源优势、品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珍斋”“三百年留香”等品牌享誉全国;“桐香”猪肉、“董家”茭白成为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指定供应产品。
二是做活美丽经济。以深化“千万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提质扩面,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17条,获评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在产业带动、文化传承、业态植入、专业运维四个维度下功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加速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2020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8亿元。
三是做实共富机制。加快扩中提低,推出大米、茭白、蚕桑、杭白菊“产业组合抱团”发展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补齐小农户增收短板。打造“奔富十法”2.0模式,有效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如,湾里村利用“互换并块”连片土地建设“共富大棚”,引进优秀农业主体经营,实现低收入农户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和就业薪金“一地三金”稳定增收,年户均增收超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