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不离酸,侗不离糯,耶罗耶,耶罗耶罗耶……欢迎你到地灵来……”10月11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地灵村,当地侗族阿哥阿嫂们一边唱着侗歌,一边利索地剪着红糯禾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放眼望去,整片田垌都是侗民们剪、捆、挑、晒忙碌的身影,构成侗寨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地灵村从祖先入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地灵村民最早见于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而红糯正是先祖们留给子孙后代最为重要的农耕文化遗产。每逢糯米丰收时节,农户屋檐、溪边禾廊、村屯风雨桥和鼓楼到处晾晒金灿灿糯谷把,糯谷经过一两个月的阳光晾晒后存入粮仓待村民食用。大红糯又称胭脂米、红稻米、血糯米,是古代进贡的佳品,亦是当今食客追捧的珍馐。此米熟后的米饭不仅细腻油亮且色泽红润,溢香四座,而且口感弹软滑嫩,营养价值丰富。
地灵村为“十三五”贫困村,红糯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18年2月,龙胜红糯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同年10月,地灵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年来,该村推行“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大力开展红糯种植,促进群众增收。
“今年全村85%以上的稻田都种植了红糯,面积近400亩,亩产500至600斤成品米,每斤10元左右,经过加工包装制作成地灵特产,通过老板收购或电商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地灵村党支部书记吴广崇说到。下一步,该村还将努力提高红糯产业的深加工产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兴旺。
除了产业发展,地灵侗民对红糯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情结。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大小喜事,红糯是团聚、待客必不可少的食品,并将其做成年糕、糍粑、粽粑、艾粑、米花、汤圆、红糯米酒等特色美食丰富味蕾。能歌善舞的侗家人也依托红糯举办起“红糯节”“百家宴”等民族文化活动,并将剪下来的禾竿编制成草龙草狮,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塑造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