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优势,紧紧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的同时,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据铁岭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今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38.6万亩,预计总产量有望达到86亿斤。在夏季雨水偏大、秋季极端天气频发的不利条件下,铁岭粮食生产获得了来之不易的大丰收。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守护耕地面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作为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铁岭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为了切实把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铁岭市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实施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大工程”。今年,国家投入黑土地保护扶持资金14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6800万元,确保了铁岭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5亿公斤以上。
秋收后,铁岭市引导农民把部分秸秆打碎还田,以“盖被子”的方式减少黑土地水分和养分的流失;春耕时,鼓励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不翻地起垄,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作业;全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改良、灌溉与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高产田。尽量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尽量减少对土壤扰动,科学推进农田林路渠建设……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保护举措,让“耕地中的大熊猫”越种越肥沃。
2021年,铁岭市新建设高标准农田104.68万亩,累计建设面积达450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82.09万亩,超额完成指标。随着黑土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岭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作用和保护性耕作“旱时能保墒、涝时抗倒伏”的减灾减损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