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定远县池河镇池阳回民村瓜蒌种植基地基地,10多位村民正在忙碌着,采收、装筐、取籽,新鲜的瓜篓子将会清洗、炒制、包装,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定远县立足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盘存量、找增量、借力量、提质量、壮体量“五量迸发”,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2020年,全县经营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有37个,占17%,比2019年新增18个;超100万元的经济强村5个,实现了“零”的突破。
坚持党建引领 实现强村富民
近日,走进定远县张桥镇管李村,张桥镇党委委员、管李村第一书记刘新乡在地里拔出一棵大青萝卜笑呵呵地说:“这是村里的蔬菜基地,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该村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的薄弱村,发展为年收入过百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从县级贫困村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管李村始终把基层党建放在首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工作成为促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管李村党总支书记杨国先告诉记者。
今年8月下旬,村集体土地要种萝卜,但招临时工难,管李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胜永二话不说,和村党员干部以及公益性岗位的群众三四十人,起早贪黑开沟播种,仅两天时间就完成了126亩地的抢种任务。“除草、打药、病虫害防治等等也都是我们自己干的,关键时刻党员要站出来。”张胜永说。
在管李村,冲在各项工作最前面的是党员,为完善基础设施忙前忙后的是党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的还是党员。该村党总支选拔不超过30岁的年轻人担任专干,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积极培养农村致富能手入党,提高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葛传江是管李村有名的养猪大户,也是在脱贫攻坚以来培养入党的致富能手。“领着村民一起养猪致富,他们有致富的幸福感,我也有满满的获得感。”他高兴地说。
从“支部带领党员干,党员做给群众看”到“支部引领,党员能人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管李村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该村党总支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出资产收益、资产盘活、产业增收三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争取专项资金建成光伏电站、养猪场、果蔬大棚等项目,带来资产收益;盘活闲置空间,建扶贫车间、秸秆收储中心等,带来资产盘活;流转农户耕作条件差的土地,栽种薄壳山核桃,套种滁菊、花生等农作物,实现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增收。近年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从2017年9.2万元到2020年102.39万元,从曾经的贫困村一举迈入“百万元村”。
村企联结聚力 促进共融共生
走进西卅店镇高潮村,看到的又是一番模样:一排排高大的厂房,左边整整齐齐码放的是麦秸秆,右边是一个制冰车间,几位大爷大妈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在村里的企业上班,我们可以挣工资了。”村民杨孔霞笑呵呵地说。
据公司负责人杨兴群介绍,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西卅店镇高潮村,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于2015年上市。该项目总投资6.8亿元,占地400亩,年产2万吨双孢蘑菇及11万吨堆肥。高潮村与这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建、配套服务,稳定增加村民收入。“我们公司让附近3个贫困村的集体资产入股,参与秸秆收储、经营,建设双孢菇包装盒生产线和冷藏制冰厂2个配套车间,可为贫困村年创收约100万元。”
滁州市编办的朱洪波告诉记者,村企联建,整合村企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使各类资源发挥最大化作用。定远县217个村与246个企业结对共建,采取“实体带动、产业拉动、帮扶推动”方式,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朱湾镇雍圩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起扶贫车间,引进常熟颉良服装厂,近百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2万元。
该县还推动村校联动,县里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成立水稻、畜禽、果蔬等九大产业联盟,辐射和带动农业集聚发展,新建绿色优质水稻、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1处,引进农业新品种376个,应用新技术92项;选聘116名乡村振兴人才顾问,与村党组织“一对一”签订聘任协议,设立乡村顾问工作室,帮助各村制定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并在项目论证、资本运作、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创新发展模式 拓宽增收渠道
来到池河镇池阳回民村,只见粉墙黛瓦,庭院干净整洁,一些农民正在晾晒稻谷,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乡村美景。
2016年前,该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不足10万元,发展基础薄弱。自2017年以来,村“两委”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将电灌站通过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收归集体统一经营,既解决了群众的农业生产用水,又为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7万元;该村争取扶贫资金建设温氏养猪场2栋,租赁给温氏养殖集团从事生猪养殖,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利用扶贫资金在废弃轮窑厂上建一座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办安徽瑞之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既解决了当地群众1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村“两委”带领带动群众发展双孢菇、中草药、瓜蒌、苗木、蔬菜等特色产业,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驻村第一书记一边当起了“带货主播”,开辟网上销售市场,一边主动对接商超、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实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村党总支书记郑永柱告诉记者:“通过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让我们尝到了村自主经营的甜头,也对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更有信心了,预计今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据县委组织部张本友介绍,近年来,该县对217个村集体所有房屋、闲置土地、林地水塘等资产资源进行摸底,采取承包租赁、有偿转让、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加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资产评估和交易程序,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处置资产,盘活农村闲置房产、机械设备及“四荒”等资产资源。2019年以来,通过盘活资产资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0余万元。
该县以“猪、鹅、虾、草、菌”五大产业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养猪场367家,常年存栏6万头种猪、出栏120万头商品猪;签约品享集团等国内几家知名企业,全力打造鹅产业发展链条,预计3年内鹅产业可实现年养殖规模5000万只;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依托县内金轩科技等24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大力发展“草”产业,年利用秸秆达110万吨以上;县内龙头企业众兴菌业公司年产食用菌鲜品4万吨,年销售收入7.4亿元,带动群众就业1000人,带动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