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日益明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员齐驰名表示,口粮绝对安全就是稻谷和小麦的绝对安全,但当前这两个品类面临着高产量和高库存并存的问题。“粮食生产得越多不一定就越安全,可能会出现卖粮难的问题,粮食生产还要考虑到质量安全和其他安全。”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项目组负责人洪涛认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供需新矛盾。对此,中华粮网总编辑孟凡军提出,应做好“加减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种粮收益;根据人们日益变化的消费及饮食习惯做出调整,如增加优质粮食的种植。齐驰名建议,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经贸合作关系,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元化进口渠道,保障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研究员刘武兵介绍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他表示,FAO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更广,形成了包括肉类等食品在内的食物安全的概念。武汉轻工大学祁华清也提出,粮食安全可涵盖非谷物类,从更大范围做“加减法”,粮食安全应逐渐往大食品安全方向靠拢。
国务院新闻办10月14日发表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要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格局;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稳步提升粮食市场服务水平。哈尔滨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卢新宪表示,粮食商品要跟上消费升级趋势,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饮食需求。以大米为例,很多大米以更小包装的形式出现,适合当下年轻家庭消费理念,同时还可把大米变成快消品,促进消费。有专家认为,与其他产业相比,粮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未来以市场化为抓手可降低粮食安全风险。
此外,洪涛介绍说,自2009年以来,中国粮食安全高层研讨会已召开了20次,出版多个中国粮食安全发展相关报告。如今,“2019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即将发布,报告从评估和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提出了粮食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粮食保障体系的安全,如粮食财政、关税、金融、储备应急保障等新粮食安全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