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平直的村舍道路、宽敞整洁的村文化广场……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魏家堡村,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魏家堡村现有9个社506户1997人。昔日的魏家堡村,山地多、贫困人口多。因为产业薄弱,村民增收困难,村里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
2018年,魏家堡村依托村土地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多、种养能手多,加上国家脱贫攻坚、三农政策的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村民通过种植燕麦、苜蓿、当归、黄芪,养羊、养黑驴,办养殖厂、药材加工厂,走出了一条“育、养、种、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致富路。
农闲时收益10000元
2018年,魏家堡村成立了互助县晟茂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和农产品加工厂。村民们摇身一变,成了定时上下班的工人。
12月10日上午,在农产品加工厂,42岁的哈玉芳正和几十名村民忙着剪当归。以前每年天热时,哈玉芳和丈夫都到西宁周边做小工。冬季农闲时间,她就在家照顾孩子。
自从家门口兴建了种植公司和农产品加工厂,农闲时哈玉芳便在工厂务工。“我已经剪了半个多月当归了。剪1公斤能挣1.5元,剪得多挣得多,一般每天能剪六七十斤。如果当归又大又好,我每天能剪95斤左右。”哈玉芳说,村上给剪药的本村村民,每天补助10元。这样一来,每年农闲的3个多月,哈玉芳的平均收益能保持在10000元左右。“现在在家门口务工,省了务工成本,我再也不用四处奔波打工了。”如今,哈玉芳和丈夫年均收入从一两万元,增加到了三四万元。
年均收入超4万元
8时许,雷发存拿着扫帚,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我的工作是打扫村舍沿线道路上的卫生,村上一年给我发10000元的工资,我挺满意。”37岁的雷发存是魏家堡村村民。
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外,2021年,魏家堡村还探索成立了青海省第一家农村乡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吸纳了65名本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雷发存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我老公当小工,我就负责在家里带两个孩子。”如今,雷发存在村里“上班”,全家增加了收入,年均收入超过4万元。
对生活充满信心
村上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后,56岁的脱贫户马绿德,当起了护林员,他管护的林区面积有1100余平方米。
以前,马绿德在家务农的同时,靠在乡政府烧锅炉月收入500元。自从村上发展起中药材产业和黑驴养殖产业后,他便将自己14亩土地流转出来,每年都有了一笔流转费。他还利用先前政府发的5400元扶贫款,购买了一辆三轮车,用来拉土方、砖头、树苗挣钱。
今年,马绿德有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每个月有1100元的稳定收入。现在的他,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及未来,马绿德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妇女打工不用外出
“给我们来盘五香驴肉、青椒板肠。”12月10日中午,在哈拉直沟乡一家名为“醉香宝驴”的驴肉馆里很是热闹。店员严积花一边与客人沟通,一边熟练地在本子上记下客人点的菜。
38岁的严积花是魏家堡村村民。魏家堡村种植公司、农产品加工厂、养殖公司还没成立前,她一直在干小工。“以前完全靠运气吃饭,有活时干一天120元,没活就没有收入。”
2018年,村上成立了集黑驴养殖、育种、屠宰加工、餐饮为一体的互助县业盛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自从驴肉馆开门迎客后,原本在加工厂剪当归的严积花,被分配到饭馆里打工。有时她还会到公司阿胶加工厂熬制原胶。
现在,严积花每月收入3100元。如果全勤,可以再多挣200元。“村里的妇女打工不用外出了,还不影响我照顾两个孩子,收入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