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安徽芜湖联合举办2021年长江水生生物科学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活动放流中华鲟、胭脂鱼等珍贵濒危和长吻鮠、青鱼等长江重要鱼类共计10万余尾。
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实施十年禁渔,渔业捕捞生产活动从长江中全部退出,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和空间。利用十年禁渔窗口期,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保护理念,加速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部分地方也存在“放哪些鱼、放多少鱼、怎么放鱼”的“三乱”问题。近期,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长江禁渔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通知》,对科学规范增殖放流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坚持以科学放流为标准,以规范放流为导向,以生物多样性恢复为目标,通过科学制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系统开展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加大珍稀濒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生物的放流比例,规范增殖放流操作规程,健全全环节全流程监管,实施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为长江禁渔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供了标准示范和统一样板。
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水利、生态环境、交通、公安等长江流域派出机构负责同志,长江流域各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社会公众及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科学放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