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区2800亩高标准农田已完成建设。截至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总建成面积为4400亩,约占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45%,将有效提高耕地生产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全区完成粮食、蔬菜生产任务奠定牢固基础。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在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海淀区注重融入科技元素,提升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高效节水设施和自动化灌溉系统建设,创新性引进数字化监控设备加强农田管理。
节水又高效 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
在位于上庄镇西辛力屯村一品盛园的一个蔬菜大棚,记者看到,在田间,铺设有一条条黑色的管子,上面有小孔,正往旁边的蔬菜根部滴水,“这就是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设备。”该园区的负责人张婕告诉记者,“我们以前就是普通的浇水,大水漫灌,师傅拿着水管一垅一垅地浇。施肥、施药也是这样每项再来一遍,现在用了这个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设备,节水又高效。”
据介绍,这套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设备能够实现药剂以精准的剂量注入到液体中,同步进行灌溉、施肥。并具有维护简单、肥料浓度稳定、剂量调解方便、浇灌面积可控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浇灌、施肥效率和质量,并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同时,支管可以根据种植作物的轮换进行替换,确保能够满足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大约能节约60%到70%的水。”张婕高兴地说。
大数据助力 4G太阳能远程监控
位于上庄镇常乐村的大道农业片区建设规模为403.79亩,主要种植作物为京西稻。在这片田地的三个方向,分别立着一个太阳能4G监控设备。
常乐村党支部委员赵民是这片田地的巡视员,他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监控设备,方便多了:“我们足不出户,直接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监看,而且任何角度都可以放大了看。特别是赶上恶劣天气,比如刮风下雨、下冰雹时,查看农田有没有地方淹水、有没有破损,有没有损害,通过这个监控设备全能看到。发现问题之后,我们直接安排人员去止损,让我们受益很多!”下一步,这些高科技设备也将接入海淀区智慧农业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以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
个性化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用得好
据了解,2015年,海淀区首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面积为1657亩,本次建设为时隔五年后再次开工建设。在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勘查、设计阶段多次组织设计团队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各个片区情况,分别在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北部4镇10村,分15个片区建设了2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将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使得水、土地、气候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成为一个高质高效的农田生态系统,可明显改善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而太阳能4G监控设备的安装,也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生产、土地撂荒及设施闲置等现象的监测,防止耕地非粮化,提高监管效率,保证耕地面积。
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侯进告诉记者:“在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高度重视使用方的意见。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和特性,对每个地块制定个性化的建设内容,确保高标准农田能够建得成、用得好。”
未来五年,海淀区也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布局,提前谋划,为有效提高耕地生产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