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到底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不断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据科技部资料,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比2005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受过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达3467万人。科技兴农为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
数字经济的突飞猛进,为传统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带来机遇。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应运而生。传统的农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种植生产越来越智能化,社会分工细化以及社会组织方式变革衍生出农业众筹、订单农业、社区支持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私人定制等社会化农业新业态。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智慧农业无疑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党和政府在智慧农业和智慧农业产业化上给予了诸多政策扶持,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把智慧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要求加快科技研发,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实验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重点则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文件要求,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建设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园区等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牵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征兵表示:“智慧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可实现农业和营养的精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随着这些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和推广,服务、施肥、操作都将更加精准。”
在此次杨凌农高会上,“华中农投”展示的“悬浮365全自动智能种植技术”引发关注,该项目在杨凌基地的落地运营开启了新型智慧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在展馆里,人们可以清晰真实地看到种子从种植到成熟的全过程。该技术采用无人自动化、离土栽培方式,按“华新标准”执行绿色循环封闭化运转,连续365天,天天产出安全、营养丰富的有机蔬菜,节水节肥、低本低耗,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了农业污染“零排放”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
据了解,华中农投“悬浮365智能种植技术”可以清晰明了地显示出光照、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棚内温度、棚内湿度等,让人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对农作物进行诊断,有效解决农业增效慢、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和新型农业高质量发展。
“华中农投”还在现场向人们展示了新型“万向柔构”多拼材料,特别是在半导体科技管理技术、MES生产管理系统、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各类农废秸秆及动物废弃物转化利用碳基肥专利技术,以及一批“华中农投”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暴风机、半导体、电路板、各种新型传感器,秀出了新型智慧农业的无穷魅力。
杨凌华中农投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赵一丁表示,我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五大技术作为核心支撑。今天,我们也在深度学习“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会议精神,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农业区块链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型智慧农业的“硬科技”。我们将坚持智慧兴农和订单农业,推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我国新型智慧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助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