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青海省农牧部门将以“三篇文章”促进乡村振兴长足发展。
做好稳粮保供文章
以“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为指导,全省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丰富“粮袋子”“油瓶子”“菜篮子”。
在优化生产布局中,西宁、海东要划定小麦、马铃薯、油料、蔬菜优势产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要突出抓好枸杞、高产小麦、青稞、藜麦结构优化;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要优化提升青稞、油料生产水平,将任务落实到田头地块,攻坚克难扩面积,确保粮食、油菜、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当前,要不误农时保春耕,应抓紧落实种植作物、地块面积,抓好招投标,以粮食、油料、蔬菜三大作物为主,采取“有机肥+N”模式,保质保量完成300万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任务。要强化防灾减灾减损,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防灾减损做文章,建立统防统治机制,加强病虫害防控。
今年,在提升“菜篮子”生产水平上,要把抓好肉奶蛋作为稳产保供重要政治任务,落实《推进绿色有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建特色蔬菜基地1万亩、改造提升旧棚5000栋,着力培育绿色有机蔬菜聚集区,统筹划定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复种蔬菜、种子种苗繁育区,扩大露地蔬菜种植面积,提高温棚种植水平,做优做强高原夏菜产业。
做好有效衔接文章
全省各地要以群众增收为目标,严格落实“中央财政衔接资金5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的要求,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市州有销售中心,县区有产业园区、乡镇有产业基地、村社有车间工坊、农户有增收项目,强化联农带农机制,确保每一家农牧户都有产业和就业。
积极统筹省内、省外就业资源,通过订单式、点菜式、在岗式短期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年度继续保持脱贫群众20万人以上稳岗就业规模。要以振兴试点为抓手,区分村庄类别,分年分类分批推进,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易地搬迁“四类”乡村建设。
要以人才培育为支撑,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发挥好土专家、土教授、回乡大学生、复转军人的作用,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发现、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分类分层,多措并举打造一流农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做好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文章
今年是输出地建设推进年,总的要求是多部门发力、多产业提质、多模式推进、多渠道输出。围绕打造7大体系,统筹推进两个“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优势区,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做优做强牦牛、藏羊、青稞、油菜、蔬菜、生猪、马铃薯、拉面等主导产业,力争上规模、提质量、促输出。同时,积极培育家禽、冷水鱼、藜麦、蚕豆、蕨麻、枸杞、中藏药材和休闲农牧业等特色产业,提高生产能力。
抓好先行先试,选择4个州开展全域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先试,选择6个重点县开展示范创建,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在打造重点产品区域性输出基地上取得突破。
此外,在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中,要建立健全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五位一体”的标准体系,力争在“菜篮子”大县、现代农业园区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