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至,在太和县郭庙乡张浅村,伴随着旋翼的嗡鸣声,无人机低空掠过绿油油的麦田,飞过之处水雾弥散,飘落在青青的麦苗上。
空旷的田野里,种粮大户随汉邦穿着皮鞋站在田埂上,熟练操控着遥控器,不到几分钟,眼前的一块麦田就完成了化学除草喷洒作业。
“从返青期到抽穗前,是小麦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小麦能否高产的关键节点。过去,小麦追肥采用轮式撒肥机或人工背壶喷洒,容易造成播撒不均、踩苗轧苗、下雨无法作业等问题;而且,一个熟练的农民一天最多只能施肥15—20亩,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要。”随汉邦告诉笔者,“近年来,我们一直使用无人机打药。今年的小麦长势喜人,估计亩产可达到1000斤左右。”
作为从事农业种植20多年的“农民专家”,随汉邦的语气充满自信。
1998年,24岁的随汉邦开始接触农机收割工作。2000年,随汉邦自己承包土地,在老家张浅村种植大豆、小麦。经过20多年探索,随汉邦承包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从当初的几十亩,扩大到几百亩,再到如今的上千亩。期间,随汉邦成立了汉邦种植专业合作社,年收入达上百万元。
如今,随汉邦的农业合作社里,10台植保无人机成了春耕田管中的一大“主力”。“与以前传统人工喷药相比,植保无人机不仅有精准喷洒、高浓度雾化、高效省时、增产增质等优点,还可以避免接触农药、减少中毒的风险。”随汉邦说,过几天,他还要带着植保无人机,帮助同村的种植大户除草、施肥,并指导大家科学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