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浙江走出了一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路子,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日”的活动充分展示了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事例和成效,愿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等国际组织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携手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浙江如何打造生物生息繁衍的乐园?活动当天,《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与成效》发布,展示浙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成效,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浙江经验、浙江智慧。
据了解,浙江拥有超过60%的森林覆盖率,也是中国海岛最多的省份,依山傍海的优美生态环境造就了浙江的生物多样性。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布79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27%,高等植物6100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在我国东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是生态涵养的回报,更是绿色发展的馈赠。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和中国第一个生态省,浙江全省各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核心,突出机制创新,开展示点示范,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公众参与热情高涨。
“去年底,浙江省全面启动《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成效评估,从评估结果看,浙江正沿着正确的轨道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各项评估指标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郎文荣介绍。
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浙江省加强重要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并实行严格管控。评估期内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 50%以上,共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311处,积极推进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1.17%,湿地保护率达52%。
物种保护方面,浙江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构建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保护体系,全省85%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遗传资源保护方面,浙江省强化种质资源库(圃)、保种场等迁地保护设施建设,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14万余份、林木种质资源2.5万份,实现保护省级保护名录内畜禽遗传资源应保尽保,扎实推进优新良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