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如何实现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抓出成效。眼下,多地正抓早、抓实谋划粮食生产。
春回大地暖,春耕正当时。开春以来,各地高标准农田改造施工现场热气腾腾。
长江水稻主产区湖北夷陵、四川剑阁、江西南昌,小散田和巴掌田正在变:小变大、短变长、陡变平、弯变直。
江西南昌县三江镇竹山村党总支书记 曾长平:田边有灌溉渠,有三到四米宽的机耕道,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机械化设备可以进到大田里,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和南方主产区火热的施工现场相比,黄淮海小麦主产区河北邢台、陕西宝鸡、河南荥阳的麦田,正经历立春后的第一次大范围低温考验。
在河南农业大学这块示范田里,刚返青的赛德麦8号、稷麦336等新麦种,抗寒性和耐旱性表现让专家更踏实了。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永华:一二类苗占到九成,越冬抗寒性特别好,已经达到了冬天壮苗的标准,是近五年来最好的苗情。
今年全国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各地正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针对性补上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短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农业农村部将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耐密品种,力争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明显提升,其中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胡冰川:在玉米的抗虫、耐旱等性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未来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增产的未来空间都能被充分发挥出来,确保粮食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