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奋进正当时。
2月21日,长春市九台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安排2023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农”墨重彩描绘好“丰”景。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九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动农业强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格局渐次清晰。2022年,九台粮食总产量居全省产粮大县第九位,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45.15万亩,在长春市农业农村绩效考核中位居第一;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5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60亿元;“净绿美”达标村实现85%以上。
不负春日好时光。今年,九台将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强大合力推进农业强区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实现新跃升,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农业强市中展现九台担当,作出九台贡献。
广阔天地春潮涌。一曲乡村振兴之歌,正在九台大地奏响。
雨天进棚舍,晴天晒太阳,专门设置的运动场,为肉牛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随时可运动,散栏自由采食。
在九台区东湖街道,吉林省伯宇现代农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2.7万平方米的牛场里,现存栏肉牛650头,年出栏肉牛1300头以上,形成了以西门塔尔为主兼顾延边黄牛等特色地方品种的肉牛系列。公司每年收储附近3个村的1万多吨秸秆,加工玉米秸秆膨化饲料,养殖蚯蚓处理牛粪,以蚯蚓为食饲养鸡鱼,形成了肉牛养殖的循环产业。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支持企业立足种养循环,坚持三产融合,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吉林省伯宇现代农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志波介绍,目前,公司建设的标准化肉牛屠宰加工车间年屠宰能力达2万头,牛肉制品达50余种,增加了养牛的经济效益。这只是九台区大力推进农业强区的一个缩影。
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建设“农业强区”为目标,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为引领,以实施“千村示范、百村提升”为载体,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驱动……2023年,九台区将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力争实现粮食产量力达35亿斤以上,肉牛饲养量达18万头以上,农产品产值实现265亿元以上,农民收入增速保持与GDP同步增长。
——坚定不移优化规划布局。依托总体规划出台农业强区规划,与黑土地保护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全域旅游规划、村庄规划等各类规划有机融合;围绕产业集群做好布局调整,突出龙头带动、链条衔接、新兴业态,加快农村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立足规划目标做好要素保障,完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实施“村村通、屯屯通、户户通”,为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打好基础。
——坚定不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保面积,全面加强“田长制”;建良田,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推进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抓好3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化试点建设,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抓好10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持续创建纪家太平村千亩辐射示范基地;提单产,重点抓好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突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在莽卡、上河湾等区域打造高产高效示范片;强农机,坚持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大力推广70马力以上拖拉机、水稻抛秧机等装备,实现机械强农;优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大力推广集成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绿色施肥技术模式;防灾情,加强灌区改造提升,全面防御重大病虫害等举措,全力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坚定不移抓好棚膜经济。着力规划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以土们岭、龙嘉为节点,连点成线,规划“寒地保供”棚膜园区;第二板块,以上河湾、城子街、苇子沟、沐石河、兴隆为五点,以北线九大公路为一线的“五点一线”,打造北菜南运棚膜经济带;第三板块,规划以龙嘉、卡伦湖、东湖提质改造为基础的棚膜经济带,着力打造都市“菜篮子”。积极落实三项举措,落实建设棚室1000亩任务,多措并举增加投入,深入一线送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坚定不移促进畜牧业发展。持续推动“秸秆变肉”工程,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肉牛养殖产业园区,全力支持伯宇等重点企业发展,力争全年肉牛存栏发展到18万头;持续巩固生猪稳产保供,在生猪、家禽产业发展上谋划大项目,年末实现生猪达100万头;持续打造肉鸡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养殖场,实施订单化发展、规模化养殖,向品牌要效益,打造“龙嘉鸡蛋”品牌,认真规划蛋鸡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群发展。
——坚定不移做大特色农业。结合自身实际,坚定不移走“名优特”之路,把农村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打品牌,打造国家级“九台贡米”区域性公用品牌,创建水稻绿色原料基地30万亩;高质量,利用波泥河苗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波泥河苗木、卡伦湖鲜切花等特色种植;好资源,提升改造城子街、上河湾优质林果生态产业带,实施林果品种改良、提等升级改造,打造林果产业集群。
——坚定不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强监测帮扶。进一步健全落实快速发现和识别纳入机制,紧盯疫情灾情等突发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开通“绿色通道”。坚持“一户一策”,从严审慎把好退出关口。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确保脱贫群众转移性收入应享尽享;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按照“五化”闭环工作法,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产业发展、自然灾害、涉贫舆情等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抓实各项帮扶措施落实,把防风险保稳定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发挥产业帮扶带动作用。利用农业产业政策,引导脱贫群众通过生产经营、入股分红、就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充分发挥帮扶车间、“雨露计划+”等政策效应,稳住外出务工规模、拓展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和衔接资金项目后续管理,确保脱贫群众产业分红等财产性收入连续稳定。
——坚定不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能源化为辅、原料化和基料化为补充,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探索推广水稻秸秆还田、食用菌基料、低留茬收割技术,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加强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执法监管、普法宣传、技术指导服务,促进粪污就地转化、就近还田;持续改善农村水生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清理;加快建设林业强区,扎实推进林长制,建立各级林长责任区资源数量质量清单、林长职责任务清单、资源保护发展清单,强化森林资源保护,防范森林火灾风险。
——坚定不移提高乡村建设品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覆盖面保持100%。持续推进问题厕所整改,新建农村厕所2000户、创建“干净人家”6000户。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推进“千村示范”“百村提升”创建,今年创建“示范村”32个、“示范镇”3个、“示范带”1条;完善建立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坚定不移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降本增产,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民合作社专业建设,持续提升机械化水平,全力做好科技助农,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鼓励农民劳务输出,积极探索土地托管经营模式,采取整村承包、代耕代种等服务方式,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挖掘务工增收潜力;强化产业带动增收,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大力发展采摘农业、棚膜园区、肉牛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突出地域特色,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广“村党委+合作社+农民”现代化经营模式,让农民获得更多集体分成。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围绕“确权、赋权、活权”,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