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房山区大大小小的村庄,以往“脏乱差”的景象一去不返,村子里或古朴,或清新,总能让人在流连之间感受到浓浓乡情。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环境美、产业美、乡风美、生活美”的新村庄次第呈现。
“您看我们村中心这个小公园,中间还有一个荷花池,夏天的时候可漂亮了。”徜徉在良乡镇后石羊村的休闲公园里,村民孟祥云打开了话匣子。“您可能不知道,这么漂亮的公园,以前就是一个垃圾坑。”据孟祥云介绍,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村里将垃圾坑清理干净后,因地制宜建成了荷花池,成为村中的一个亮点景观。围绕荷花池有人行步道和健身器材,还有供人休憩的石桌石椅。当年村里人都绕着走的垃圾坑,变成了大家喜爱的休闲场所。
不仅垃圾坑不见了,曾经污水横流的街道也彻底得到了整治。村民王学平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心里格外舒畅。“硬化路面通到了各家门口,下水道也都封闭起来了。现在出门感觉又方便又干净。”
据后石羊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致力于打造“环境优美、灯火通明、绿树成荫”的美丽新村,持续对村域内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加大投入,做到有计划、有队伍、有管护,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房山区各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体现文化传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到了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体现出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力争实现“百花齐放”“各美其美”。
石楼镇双柳树村在环境整治推进过程中,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得到“美丽庭院”称号。为保证村容整洁,村内常规的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公厕维护等都做到定人、定时、定点清理。同时,“卫生先锋岗”、“党员示范街”、“巾帼示范街”、“代表示范街”的设立,实现了建管并举。
大石窝镇下营村拥有砂岩石等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泉水养殖的虹鳟鱼远近闻名。为了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村里关停了石材开采和石材加工等传统耗能型产业,对二泉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村里的“大爷大妈”组成巡河护河队实现常规生态管护,全民既是环境的建设者,又是环境的监督员。
位于深山区蒲洼乡的东村自打开展环境整治以来,做到长效管护机制责任到人。不仅实现了垃圾分类、日产日清,村民家里的旱厕也被水冲式厕所取代,人居条件大为改观。对于以民俗旅游产业为经济支撑的旅游专业村来说,环境的改善,更是给他们带来了游客量的提升和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受益的是群众。房山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着整体工程指导推动、统筹协调和督导调度的责任。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动员,确定了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网格化管理为手段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政府部门主抓,农民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以乡镇为主导,村庄为单位的区镇村三级联动推进模式。在高位推进中,由区四大部门领导深入一线指挥调度,掌握各乡镇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拉练检查,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督导。区农业农村局还与区城市管理委、区卫健委、区水务局等十多家相关单位积极落实行业管理责任,通过专项治理联动推进。一时间,全区上下,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面开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工程,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