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李占勇驾驶一辆皮卡,在各个村屯间巡逻。
今年44岁的李占勇,身材健壮,少言寡语,讲话前总爱憨厚地一笑。他生长在阿尔乡镇,2000年退伍回乡后成为镇里的一名护林员,现任阿尔乡镇护林护草大队大队长。
23年来,他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地献给了阿尔乡镇森林防火事业,做到23年无人员伤亡、无森林火灾,尝试开启了“智慧护林”新模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评为2019—2021年度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先进个人。
“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阿尔乡镇地处彰武县最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是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的最前沿,经过几代人的防沙治沙,如今全镇的林地面积达13.6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60%。而这里地处辽蒙交界,人员活动频繁,森林防火任务艰巨。
“‘治沙书记’董福财带领村民栽树那些年,我就是护林员,我叫他‘董大爷’……他身上的那种干劲、那种精神,对我影响很大。”李占勇所讲的董福财,是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原党支部书记。早在1996年国家派来工作组对北甸子村生态进行考察,并给出了“不适合人居”的结论,建议整村搬迁。为了保住家园,董福财带领村民苦干20年,硬生生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打造出一道长15公里、宽3公里的防护林带。
“我小的时候,北甸子村大部分还是沙坨子,全镇也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树。”李占勇说,“在我们这儿,栽一棵树、活一棵树太不容易了……树就是家园,就是希望,就是命根子呀!董大爷去世后,我默默下决心,要把他的这份心思、这种精神接过来,传下去!”
正是带着这份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李占勇始终把护林工作视为一种神圣的职业,更是把一份深深的情感融入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作为一名护林员,还是担任大队长,他无论走到哪儿,总是把护林防火挂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中,“动嘴勤宣传、动眼勤观察、动脚勤巡查。”
人称“李铁腿”“活地图”
李占勇刚当护林员的时候,村屯之间还没有像样儿的路,护林巡逻全靠在沙坨子里步行,甚至每年春季参加造林的时候,需要背上行李一连多日吃住在附近的村民家里。后来,护林员开始骑上自家拉车的辕马去巡逻。再后来,村屯之间的路渐渐修通了,李占勇开始骑上了摩托车,直到近几年开上了皮卡越野车。
多年护林,李占勇的足迹早已踏遍了阿尔乡镇的每一寸土地,乡亲们称他为“李铁腿”“活地图”。
2013年担任护林护草大队大队长后,李占勇开始琢磨如何让全镇的护林防火工作再上新台阶。他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了《护林员管理办法》《护林员考核制度》,带头签订《责任区管护责任书》,开辟重点林区的防火隔离带。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清明节、春节等重点节日,他与护林员以及其他干部群众一道,巡逻防火,死看死守。20多年来,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
推动火险预警智能化
多年的护林防火工作让李占勇认识到,仅靠人海战术是难以长久的。2021年底,李占勇开始与镇领导一起探讨,如何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智慧护林”。他四处奔走,咨询专家,查阅资料。2022年春天,由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和自主开发的数字化平台两大部分组成的阿尔乡镇“智慧沙乡”可视化平台开始试运行。这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还是第一个。
该平台是通过智能设备自动完成对森林火情监测和报警,将可疑热点、烟雾信息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并第一时间以手机弹屏方式将相关信息发送到主要领导及护林员的手机,实现了火险预警科学化、一体化、实时化。
“有了‘智慧护林’平台,并不意味着我们护林员可以高枕无忧了。”李占勇说,智慧护林对护林员的快速反应和防火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